摘要:早餐后离开南街村,沿107国道向南行驶。一路无话,中午时分进入信阳地界,瞥见一处叫作“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地方。
早餐后离开南街村,沿107国道向南行驶。一路无话,中午时分进入信阳地界,瞥见一处叫作“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地方。
记得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就发生在城阳城里。《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讲述了楚襄王当初不听庄辛劝告导致国土沦陷,后来及时补救避免更大损失的历史。而庄辛劝谏楚襄王的地方,就在当时楚国的临时都城城阳城。
“亡羊补牢”原产地,既然遇见了,就没有不去看看的道理。停好车子,扫码预约,进入城阳城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太多,无法一一描述,还是选几个镜头来分享吧。
其一,编钟。
琳琅满目的展品,自是目不暇接,但展厅进门处的编钟还是亮眼胜出。
查资料得知,1957年在这里出土了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名气虽不及随州曾侯乙编钟,却也曾扬眉吐气,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就是用它演奏的。
其二,漆器。
另一件亮眼的展品——“虎座凤架鼓”,这也是遗址公园广场上的巨型雕塑原型。
有资料说,战国时期漆器制造开始脱离木器业成为独立的手工工艺,而楚国漆器正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关于“虎座凤架鼓”,介绍说是集雕刻工艺与染漆工艺于一身,是“河南古代美术之最”“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木漆器”。反正也不懂,就感觉它应该是现代架子鼓的鼻祖。
其三,玉器。
据说馆藏文物达2000多件,看了一圈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倒是对一枚玉璧产生浓厚兴趣。
《周礼》一书所载“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为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都是泼天富贵的意思。前些天在定州博物馆看了个够,今天又遇见了,自是再大饱眼福。
其四,毛笔。
爱文字的人都喜欢笔,虽然现在都不大动笔了,但遇见笔还会不由自主地多看上几眼。
城阳城遗址博物馆展出的12件编制竹简的工具,有铜锯、锛、削、夹刻刀、刻刀、锥和毛笔,其中的毛笔比蒙恬造笔早了200多年。
其五,兵器。
压轴想说的就是兵器了。
前几天咱国大阅兵,展示了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智能系统、网电攻防装备,以及陆海空基战略重器的体系化展示(如新型坦克、舰载机、防空反导系统)等先进装备,让世界为之瞩目。
其实,在古代,咱国的兵器就已经领世界之潮流了。就连战国七雄里实力并不出众的楚国,当时的兵器也是不可小觑。在城阳城址内出土了大量铜剑、铜戈、铜镞等楚制兵器,其中一柄单独陈设的宝剑,外表呈浅绿色,依然寒光闪闪。
至于别的展品,一时半会儿还真看不过来。
来源:漫行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