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体制内的朋友想尝试自媒体,却总被各种“内心戏”劝退——怕被同事发现、怕单位不允许、怕收入曝光……其实这些担忧大多多余。本文从现实出发,打破顾虑,告诉你为什么体制内反而更适合做自媒体,怎样低调开始、稳步经营,让副业真正为你所用。
体制内做自媒体?别怕,这可能是你最该尝试的副业
内容提要:
不少体制内的朋友想尝试自媒体,却总被各种“内心戏”劝退——怕被同事发现、怕单位不允许、怕收入曝光……其实这些担忧大多多余。本文从现实出发,打破顾虑,告诉你为什么体制内反而更适合做自媒体,怎样低调开始、稳步经营,让副业真正为你所用。
正文:
你是不是也这样:明明对自媒体感兴趣,却一直不敢真正开始?
总在担心被同事刷到、被领导谈话,甚至脑补了一出“副业曝光—单位约谈—人生崩塌”的大戏。
结果账号没注册,内容没发布,光在脑子里和自己较劲。
其实,这种心态再常见不过。
很多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败给了“想象中的困难”。
就像老话说的:“夜里想了千条路,明早依旧卖豆腐。”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最后什么也没改变。
但你真的没必要这么怕。
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体制内不能做自媒体。
只要你不滥用身份、不耽误工作、不传播负能量,业余时间写写文章、拍拍视频,合情合理合规。
有的人甚至违规操作都不心虚,我们凭本事吃饭,有什么好虚的?
王健林有句话话糙理不糙:“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很多时候,成功缺的不是计划,是勇气。
一、大多数担心,根本不会发生
你担心同事会发现你的账号?
其实平台推荐机制没那么“精准”,只要你不主动宣扬,同事刷到的概率并不高。
即便真的被看到,如果你内容正面、不涉密不违规,别人也未必在意。
你担心单位不允许?
事实上,只要你不打着单位名义发声、不影响本职工作,大多数单位并不会干涉员工的私人副业。
你担心收入会被单位查?
其实只要正常报税,税务局并不会主动向单位透露你的收入明细。
更现实的是——绝大多数人根本坚持不到“被发现”的那一天。
自媒体看似门槛低,实则竞争激烈。
发几篇笔记、剪几个视频,很容易石沉大海。
阅读量个位数、粉丝零增长、播放量全靠自己刷……是绝大多数人的起点。
如果没有耐心和恒心,可能还没等别人发现,你自己就先放弃了。
二、只要你想做,方法总比困难多
如果真的顾虑多,完全可以用一些“低调”的方式操作。
比如用家人身份注册账号、绑定收款;做不露脸的内容,用变声处理或虚拟形象出镜;不透露单位信息、不涉及行业机密……
这些方法虽不能百分百避嫌,但足以降低大多数风险。
关键还是在于:你是否真的决定开始。
最大的障碍从来不是外界,而是自己那关。
三、为什么说体制内反而适合做自媒体?
体制内工作虽然稳定,但收入天花板也明显。
车贷、房贷、育儿、养老……处处要花钱。
如果能通过自媒体多一份收入,压力会小很多。
更重要的是,体制内作息相对规律,假期有保障。
比起“996”的上班族,你更有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副业。
晚上、周末、节假日,都是你可以自由安排的内容时间。
此外,稳定的工作也为你提供了心态上的“安全感”。
自媒体流量起起落落是常态,如果是全职做,很容易焦虑崩溃。
但你有主业兜底,反而更能平常心对待:做得好是锦上添花,做不好也不影响生活。
结语:
体制内做自媒体,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做不做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机会,而是跨出第一步的勇气。
放下不必要的顾虑,用正确的方法、坚持的态度,完全可以在业余时间开辟一片新天地。
哪怕最后没有成为大V,在这个过程中你学会的写作、剪辑、表达,也会反哺你的主业。
所以,别光想,去干就对了。
诗总结:
体制非牢笼,心障自难通。
声画皆可隐,账号家人封。
主业保平稳,副业练内容。
莫问成与否,先做再从中。
来源:爱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