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爆发前夜,紧盯“硫化物”路线就够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21:48 1

摘要:大家好,我是山丘 —— 在 A 股公司研究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炮。咱们不玩虚头巴脑的理论,只聊能落地的公司逻辑:哪家基本面藏着机会,哪些风险要提前避开,怎么从细节里揪出真龙头…

大家好,我是山丘 —— 在 A 股公司研究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炮。咱们不玩虚头巴脑的理论,只聊能落地的公司逻辑:哪家基本面藏着机会,哪些风险要提前避开,怎么从细节里揪出真龙头…

每日更新未来热点技术和方向,请大家及时点赞关注,谢谢了!

1.技术确定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已经可以达到 10⁻³ S/cm 量级,机械加工性能更强,是当前最有可能率先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的全固态路线,2026-2028 年是技术能否落地的关键时期。

2.产业卡位优势:在A 股里面,当升科技(正极材料)、宁德时代(电池集成)、赣锋锂业(上游原料)分别卡位在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储备和产业化进度领先,一起构建了硫化物路线核心产业矩阵。

3.催化节点明确:丰田 2026Q1 拟发布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原型车,并且同步公布量产计划,到时候将验证这项技术可行性,推动行业从 "技术研发" 向 "量产准备" 的阶段跨越。

在现在的新能源急速发展过程中,锂电池的天花板已经临近。能量密度(当前主流 250-300Wh/kg)已经不能满足 "续航 800 公里 +" 需求,而且消费者得 "里程焦虑" 越来越严重,电解液易燃特性导致热失控事件频频发生,安全隐患也日益严重。

固态电池通过 "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 + 隔膜",能够实现三大突破:

①安全层面:彻底解决电解液漏液、燃烧风险;

②性能层面:能量密度突破 500Wh/kg,支持 "充电 10 分钟续航 800 公里";

③成本层面:长期看可减少锂金属用量,降本空间显著 —— 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

技术路线离子电导率(室温)机械性能生产成本商业化进度核心瓶颈硫化物10⁻³ S/cm(接近液态)软质、易加工高(当前数千美元 / 公斤)最快(丰田 / 宁德等中试推进)界面稳定性、水分敏感性氧化物10⁻⁴ - 10⁻³ S/cm硬脆、难加工较高较慢(多停留在实验室)界面阻抗高聚合物10⁻⁵ - 10⁻⁴ S/cm柔性、易集成低较慢(适配低电压体系)电导率低、耐温性差

行业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 45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达 40.2%;SNE Research 预测 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 1500 亿美元,其中硫化物路线占比超 60%

•技术验证领先:正极材料是决定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的核心,公司 "核壳包覆高镍正极"" 富锂锰基正极 " 已通过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 B 样品验证,是国内唯一实现固态正极送样验证的正极厂商。固态相关专利超 50 项,2025H1 研发费用率 6.8%,高于同行容百科技的 5.5%。

•订单储备充足:2025 年 3 月与 LGES 签订长期供货协议,2025-2027 年将供应 11 万吨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协议总金额预计达 160 亿元。同期与 SK On 达成框架性供货协议,2025-2027 年供应 1.7 万吨高镍及中镍材料。在固态领域,2022-2025 年期间获卫蓝新能源不低于 2.5 万吨固态锂电材料采购订单,涵盖高镍多元、富锂锰基等体系。

•客户结构多元:海外市场已进入 SK On、三星 SDI、Murata 等一线供应链,配套大众、现代、戴姆勒等车企;国内与比亚迪、中创新航等深度合作,为理想、小鹏等车企配套。2022-2024 年前三季度对 LGES 及其关联方销售额占比从 3.18% 提升至 17.57%,客户粘性持续增强。

•技术生态壁垒:2025H1 研发投入 110 亿元(超行业其他公司总和),同时推进硫化物 / 氧化物 / 聚合物路线,固态专利超 1200 项;"凝聚态电池(500Wh/kg)" 已落地航空 / 高端车市场,为全固态积累工艺数据。硫化物中试线已运行,2028 年规划万吨级产线。

•规模化交付能力:与宝马集团达成长期协议,2025 年起为其 "新世代" 车型供应 46 毫米圆柱电池,在中国和欧洲各建一座年产能 20GWh 的工厂,相关订单总价值超百亿欧元。第六代圆柱电芯体积能量密度提升超 20%,充电时间减少 30%,技术参数为固态电池量产提供工艺基础。

•客户合作深化:绑定特斯拉、宝马等全球主流车企,GGII 预测其固态电池市占率有望超 40%。生产端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再利用材料,原料采购来自认证矿场,构建可持续供应链体系。

•材料技术突破:凭借硫化锂量产技术(纯度 99.9%、粒径≤5μm)和百吨级产能,成为全球唯一规模化供应商,并牵头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硫化物电解质电导率达 3mS/cm 全球领先,3 微米超薄锂负极实现技术突破。

•产能规划清晰:当前百吨级硫化锂中试线已稳定供货,2026 年千吨级产线投产,2027 年将建成配套装车产能。垂直整合 "矿山 - 金属锂 - 硫化锂" 全链路,上游掌控 2150 吨金属锂产能,中游自产硫化物电解质,下游实现 500Wh/kg 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2025 年已启动无人机 /eVTOL 领域样品交付。

•成本控制优势:"矿石 - 金属锂 - 硫化锂" 一体化布局使成本较外购原料企业低 40%(中信证券测算)。2025H1 新材料业务毛利率 48.2%,显著高于传统锂盐业务的 30%,技术溢价明显。

丰田拟展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原型车,并公布 2027-2028 年量产计划。作为硫化物路线全球专利最多的企业(超 1500 项),其动作将验证技术可行性,推动行业认知从 "概念化" 向 "产业化" 转变。日本出光兴产已投建千吨级硫化锂工厂绑定丰田供应链,全球产业链协同效应将加速显现。

短期(2025-2026 年):头部企业完成百吨级中试线验证,重点突破界面稳定性和生产环境控制技术,订单以样品交付和小批量采购为主,如当升科技与卫蓝新能源的固态材料供应、赣锋锂业的无人机电池样品交付。

中期(2027-2028 年):千吨级 / 万吨级产线陆续投产,成本快速下降推动商业化应用,宁德时代规划的万吨级产线与赣锋锂业千吨级硫化锂产能形成配套,宝马等车企有望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

企业产业链定位2025H1 研发费率2025H1 核心毛利率产业化进度关键订单情况2026 年产能规划当升科技核心正极材料6.8%18.5%(锂电材料)百吨级中试,B 样品验证LGES 140 亿元 / 11 万吨;卫蓝 2.5 万吨固态材料固态正极材料产能扩至 5 万吨宁德时代电池系统集成7.2%20.5%(动力电池)中试线运行,凝聚态已发布宝马百亿欧元订单,年供应 40GWh 圆柱电池硫化物电池万吨级产线赣锋锂业上游硫化锂原料4.5%48.2%(新材料)百吨级中试,千吨级在建全球唯一规模化供应商,稳定供货头部企业千吨级硫化锂产线投产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