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实验室及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09:54 1

摘要:实验室及数字化系统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整合公司现有的研发资源,增强公司的研发能力,拓展山西凝固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的种类,同时加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1、项目基本情况

实验室及数字化系统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整合公司现有的研发资源,增强公司的研发能力,拓展山西凝固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的种类,同时加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山西凝固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高分子矿用安全材料制造,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与多家大型央企及地方国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了科学的生产组织架构和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服务和管理经验;具备雄厚的研发及技术能力。

本项目为新建研发中心实验室及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新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研发中心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实验室研发项目包括:1)新型聚氨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材料及应用研究;2)冷光学抛光垫高分子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纤维等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及应用研究;3)铁路隧道病害、缺陷整治材料应用研究;4)铁路隧道衬砌的应用研究。

(2)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

公司将构建一套符合现代化工业要求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其中软件系统包括OA 管理系统、MES 生产过程执行系统等,智能仓储系统包括货架系统、单伸位堆垛机系统、托盘运输系统等。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实施将对公司现有销售、生产、库存、客户关系维护、物料进销存、财务核算、安全监控等进行优化升级,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和业务能力。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研发中心实验室

1)增强研发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公司具备未来持续稳定的经营能力,需要不断提升公司研发基础设施,改善研发环境,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及生产经营实力。矿用高分子安全材料行业具有产品细分、种类多、市场更新换代快等特点。

虽然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可使公司保持在国内同行中领先地位,但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研发项目不断增加,公司现有的研发场地、设备条件、实验环境、人才和管理等已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实验条件不足对于公司的研发效率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因此,公司亟需搭建更高标准的研发平台,购买配置先进的研发设备、仪器,拓宽和完善实验及测试手段,引进优秀高端技术人才,改善研发环境。这不仅是满足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技术改进的需要,更是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2)集聚创新人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矿用高分子安全材料行业对技术要求高且产品更新换代快,业内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培养、引入创新和技术人才作为支撑,才能保证在行业内的技术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研发团队,截至 2023 年6 月 30 日,公司研发人员 23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13.37%,已经形成成熟的研发团队,公司拟继续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拟开展聚氨酯复合材料、冷光学抛光和半导体抛光材料、铁路隧道病害、缺陷整治、铁路隧道装配式衬砌四个项目,该等项目与公司现有技术、客户资源等具有一定衔接性,且对公司未来持续经营具有战略意义。

聚氨酯复合材料应用研究:新型聚氨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材料的开发与研究2冷光学抛光和半导体抛光材料应用研究1.研究能够完全替代国外进口高端聚氨酯抛光垫产品,打破其垄断地位,突破国产聚氨酯抛光垫稳定性不足的瓶颈;

先利用两年时间研究:开发光学冷加工用聚氨酯抛光垫,性能指标:密度 0.40—0.50g/cm3,硬度 82A-92A,抗拉强度 5-7MPa,孔隙率 0.378%,阿克隆磨耗 0.60-1.1g/1.61km,磨粒含有量 20%-23%;3.开发的聚氨酯抛光垫:能够走出实验室,进入中试阶段,并成功完成产业化生产,实现批量稳定供应。

铁路隧道病害、缺陷整治应用研究研发:新型复合材料,通过注浆加固的方法解决铁路隧道病害、缺陷问题,如:衬砌开裂、脱空、施工缝及底板渗水等。可实现复合材料性能指标:抗压强度≥55MPa,粘接强度≥3.5MPa,抗拉强度≥22MPa,抗剪切强度≥21MPa

铁路隧道装配式衬砌应用研究:针对传统衬砌修复过程中所需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衬砌快速修复的问题。采用高抗压聚氨酯纤维板预制构件进行生产及安装,能够充分发挥工厂化、模具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优势。与全现浇建造方式相比,该方法既能降低现场原材料耗费,减少劳动力需求,提高生产工业化,能通过预制构件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减少运输资源占用,降低环境和噪声污染,优势相当明显。所以,开发铁路隧道衬砌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材料性能指标:抗压强度≥35MPa,冲击强度:不断,氧指数≥28%

(2)数字化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对工业企业的渗透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信息化已成为当代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公司多年来一直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先后建立了部分信息系统,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断进行升级,以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

1)现有信息化系统有待升级

公司各环节信息系统的集成协同管理能力,公司的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司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可打通各部门各环节彼此孤立的信息孤岛现状,使得各环节之间信息互通,提升公司内部运行效率,同时也便于公司管理者对企业内部进行动态、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2)建立管理层面信息化建设

在管理层面,将集合企业资源计划、OA 办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资质管理、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等公司治理模块,项目建成后能够加强公司内部项目管理、流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模板及资料表单管理的高效运作、实现人员、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衔接。提高了管理层判断、分析和决策的效率。

3)建立业务层面信息化建设

在业务信息化层面,公司将构建 MES 等九个模块的信息系统,该等系统帮助公司将采购、生产、设备、销售、物流车辆、客户信息等全部实施整合。整个系统将解决工厂生产过程的黑匣子问题,包括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化;记录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和客户发生的各种交互行为,以及各类有关活动的状态,提供各类数据模型,为后期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管理产品运输过程中车辆定位、行车模式。通过该信息系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和客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

OAOA: 管理系统解决企业的日常管理规范化、增加企业的可控性、提高企业运转效率等问题,范围涉及日常行政管理、各种事项的审批、办公资源的管理、多人多部门的协同办公,以及各种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可以概括的说,OA 软件跨越了生产、销售、财务等具体的业务范畴,更集中关注于企业日常办公的效率和可控性,是企业提高整体运转能力不可缺少的软件工具

MES:制造执行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它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资源(人、设备、物料、客户需求等)的当前状态。目的是解决工厂生产过程的黑匣子问题,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化。

ERP:企业 ERP 系统是一个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合理地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从本质上讲,企业 ERP 系统是一套信息系统,是一种工具。系统设计中可集成某些管理思想与内容,可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PLMPLM: 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PLM),应用于单一地点或者多个地点的企业内部、以及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的创建、管理、分发和应用的综合性的应用解决方案,能够集成与产品相关的流程、应用系统和信息、人力资源以及其他要素。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指利用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客户信息收集、管理、分析和利用的信息系统。以客户数据的管理为核心,记录企业在市场营销和销售过程中和客户发生的各种交互行为,以及各类有关活动的状态,提供各类数据模型,为后期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QMS:质量管理系统(QualityManagementSystem)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它将资源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一般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与改进活动相关的过程组成,可以理解为涵盖了从确定顾客需求、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交付之前全过程的策划、实施、监控、纠正与改进活动的要求,一般以文件化的方式,成为组织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SCM: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单一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改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TMS :物流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物流中的运输环节进行管理。主要包括订单管理、调度分配、行车管理、GPS 车辆定位系统、车辆管理等模块。

WMS:仓储管理系统,是一个实时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能够按照运作的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更完美地管理,提高效率。

3、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预计投资总额 6,800.00 万元,

4、项目环境保护情况

本项目不涉及生产环节,项目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液、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

(1)大气污染

实验过程中无国家控制的大气污染物产生。

(2)废水污染源及污染物

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厂区现有和《新建 3 万方高抗压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材生产线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用于厂区道路洒水和绿化,确保全厂废水不外排。项目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实验废液和实验室清洗废水等危废,公司设有危险废物暂存室,定期将危废交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处置。

(3)固体废弃物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弃物包括实验室废品(试样)、生活垃圾等。采取如下措施:实验废品(试样)将送《新建 3 万方高抗压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材生产线建设项目》破碎后作为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原料回收并用于生产。公司设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室,对其它固废做到合理处置。生活垃圾按照厂区内现有体系处置。

(4)噪声污染源及污染物

公司通过隔声处理,加强厂区及厂界的绿化等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有关标准。

(5)环保资金投入

本项目环保资金投入 5.60 万元。

5、项目实施主体和项目选址情况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凝固力,实施地点位于公司现有生产厂址太谷区水秀乡工业园区。公司已取得不动产权证书。

公司拟在现有厂区建设一栋 5 层框架结构建筑(1-3 层用于纤维复合增强材料项目,4-5 层用于实验室及数字化系统项目),该建筑占地面积 2,000.00 ㎡,本实验室及数字化系统项目占用 4-5 层,合计使用面积 4,000.00 ㎡。

6、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 2 年

7、项目效益评价

本项目的实施不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为保证公司具备未来持续稳定的经营能力,公司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公司信息化水平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并显著提高公司的长期综合效益。

8、本次项目与公司现有核心技术的关系

实验室及数字化系统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公司研发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公司新建研发中心实验室以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为主导,主要从事新型聚氨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高分子复合材料及碳纤维、玻璃纤维等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核心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同时,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已成为企业迫切需求,能够实现共享各项数据,解决“信息孤岛”效应,满足公司经营管理的信息整合需求,也可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及服务水平,因此数字化系统是在公司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升级和完善。

实验室及数字化系统项目依托公司已积累的研发成果和生产经验进行研发,并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对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化和产业化,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效益。其研究成果是公司未来产品的储备、公司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数字化系统是基于公司业务、生产、工艺特征定制化的自动化系统,该系统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是公司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实验室及数字化系统项目将建设更高标准的研发平台,购买配置先进的研发设备、仪器,拓宽和完善实验及测试手段,引进优秀高端技术人才,改善研发环境。这不仅是满足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技术改进的需要,更是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实验室将针对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冷光学抛光、半导体抛光、铁路隧道病害、缺陷整治等方向开展研究,研究项目将在公司现有技术基础之上,积极探索聚氨酯应用领域的拓展,是公司未来技术和产品的必要储备。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公司持续不断培养、引入创新和技术人才。

9、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1)公司已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公司一直在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持续不断进行工艺和技术创新,在该领域内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经验,并形成了 18 项专利。本次实验室建设将继续以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及应用作为自主研发方向,研究重点将聚焦于公司现有相关产品,与公司已积累的技术、工艺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数字化系统项目方面,公司各个业务流程清晰、员工熟知工艺流程、行业数字化应用比较成熟,前述因素可为信息化系统设计过程提供准确、实用、符合公司业务和管理特点的建设性意见,也能够快速适应新的信息化系统的各业务模块和管理流程。公司上述的技术积累和信息基础,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公司已具备成熟的研发团队

公司内部成立研发中心,已建立起成熟的研发团队,2020 年 1 月,公司有三名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为王建中、王涛、范福洋。2020 年 7 月,核心技术人员王瑞入职公司;2021 年 3 月,核心技术人员毛宇杰入职公司;2023 年 1 月,发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总监兼山西合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万捷博士经公司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除此之外,公司最近两年不存在其他核心技术人员的变动情况。

李万捷,男,1957 年 2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1982 年至 2017 年,在太原理工大学任教;2018 年至 2022 年担任凝固力外聘顾问,指导凝固力技术研发工作,2023 年至今担任凝固力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总监兼山西合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组织公司研发工作。

李万捷教授研究领域为功能高分子材料;聚氨酯系列及其改性材料(弹性体,泡沫,矿用密封及加固材料);水性高分子材料(系列聚丙烯酰胺产品,水性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系列产品);酚醛泡沫树脂材料。李万捷教授发表相关论文70 余篇,获山西省科技成果进步奖 3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30 余项,科技成果、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项目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

公司除内部研发外,还与外部机构,包括铁科院金化所、西南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铁路局等机构合作研究,共同对新产品研发以及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进行研究。

来源:思瀚研究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