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主动沦落街头卖艺的。”说这话的是篆刻名家陈金光。我曾设想过N种与他初次见面时的寒暄,而这样的开场白,并不在脚本里。
“我是主动沦落街头卖艺的。”说这话的是篆刻名家陈金光。我曾设想过N种与他初次见面时的寒暄,而这样的开场白,并不在脚本里。
一
陈金光的“卖艺”之所“耕石寮”,在福州西湖边“藏天园”的一个角落。
酒香不怕巷子深。
业内评价陈金光的篆刻:刀刀讲究,笔笔得法。朱白各文,俱臻神妙。边款神隽味永。颇得明清韵味,亦具秦汉遗风。
还有:施朱布白,巧思妙构,轻松自在,涉刀成趣。款识四体兼擅,隽爽遒劲,出色当行,游刃有余。
通过中文专业八级水平测试的同学都知道,这么长的两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厉害。
耕石寮只有十来平方米,两面墙是玻璃,陈设素朴,一张长桌是陈金光的工作台。没有访客的时候,陈金光左手握石,右手持昌硕刀,沉浸于方寸之间。
50年前,陈金光拿着石头发愣的时候,绝没有想到自己将与金石相伴一生。
其时的陈金光,正上小学。大夏天,家人干农活,两腿被裤子磨破,还长疹子。家里缺医少药,唯有土办法。小金光奉命去找一种石头,刮出粉末,给家人撒在伤口处,以减轻症状。
陈金光得知,手里的石头还可用来在地上、墙上写字,也可以在石头上刻字画画。
陈金光的曾祖做过小吏,家传有祖上的用印,村里也散见这种石头,俗名图书石,属于叶腊石的一种。《辞海》中,图书二字就有“图章或图章的印记”一解。
陈金光的父亲会木工,也会泥水活。也许是遗传了父亲的手巧,此后,陈金光经常在图书石上刻这刻那,按照课本上印章的样子,直到高中。
知道图书石质地软、韧性好、易于加工的人,何止百万,而其中成为篆刻名家的少之又少。世上哪有这么多凑巧的事,其实是有人用了心。
1988年,农家子弟陈金光被福州大学地质采矿工程系录取。他于是知道,从矿物成分与结构上来说,寿山石属于叶腊石科矿物。
大学一年级,陈金光踏上金光闪闪的大道。
二
某日,友人带陈金光登门拜访周哲文老先生。周老是中国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社会活动家,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当年已经73岁了。
周老感冒了,正倚靠在床上。陈金光惴惴不安呈上习作,请老先生指点。周老打开床头灯,手执放大镜,一枚一枚地评点。这个好在哪里,这个不要再做了,那个是小道,不太好。临了,周老对陈金光说,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是大家帮助我成长的,你方便时就来。
素昧平生的周老,提携后辈,惟恐不及。陈金光是个实诚人,于是方便时就来。
他不仅带习作去请教,还帮忙做点事情。周老眼睛不好,书信又很多,陈金光帮着拆信、读信,后来也帮着回信。陈金光还帮助整理老人家的口述,形成近十万字的自传,感觉自己也亲历过老人家的一生。
周家藏书甚丰,有图书馆里都找不到的印谱,还有难得一见的名家真迹,如李可染、潘天寿、黄胄、刘海粟、吴作人、沙孟海等等。
周老对陈金光说,家里的东西你都可以看,事无不可对人言,看完放回原位即可。
周家还有不少名人扇面,天热时,陈金光抽出扇子,啪地打开,啪地合上,动作潇洒。周老心疼不已:“俤呀俤,这是好东西啊,轻一点。”在福州方言中,俤是对年轻男性亲切的称呼。
周老交游广达,顺里成章地,周老的整个朋友圈,成为陈金光的亲友团。这些先生在当时的文艺界,可谓顶流。当代学者、诗人、楚辞学家、书法家文怀沙:淡而弥永 清而不肤 金光篆刻得此妙谛,乐为之题。
陈金光技艺日长。刚开始,有人问周老,这是你学生吗?周老矢口否认。不久之后,周老便主动介绍,这是我学生陈金光,在福州大学上学……。
校长办公室赖友容老师、班主任江显穆老师得知陈金光会篆刻,都问他可否为福州大学校长黄金陵先生刻印章。
“当时,同学们对黄校长崇拜得五体投地。黄校长能用我这个小朋友的印章,那是莫大的荣光。”偶尔有女同学上门求章,更让陈金光得意。
周家人用餐的时候,陈金光也一起吃。老先生牙不好,有一次家里蒸米粉肉,老先生吃了一口,觉得咬不动,随手夹给陈金光,陈金光很自然地吃了。
今天,陈金光说起此事,也觉得无法理解,但在当时确实毫无违和之感。
成家之后,陈金光照旧经常去周家,惹得新娘子说,我跟你结婚了,但好像还是一个人过。
不久,陈金光孩子出生了。周老让陈金光来家里一趟,塞给他一个红包,还有按风俗准备的线面、蛋。
陈金光百感交集:感谢您对我这个农村孩子这么好,我没什么可报答您的,我现在是孩子的爸爸了,我给您磕个头。
老人家老泪纵横,将陈金光扶了起来。
三
2001年8月,周老驾鹤西去。陈金光像家人一样,参与料理后事。周老的儿子、师兄周悌对陈金光说,你水平还可以,有责任去传承延续老人家的艺术。陈金光说:哥一句话,我责无旁贷。
在央企上班的陈金光工程师,辞职下海。没有任何仪式,开了耕石寮的门,开始了在藏天园的“卖艺”生涯。但开门第一天,打了个“空军”。
好在陈金光享受雕刻的快乐,他称之为DIY的快乐,不受约束的快乐,是文字语言转化为篆刻语言的成就感。
图:在没有尽头的日子面前生活又算什么。
陈金光评价自己的作品,今天看不出比昨天好,但今年可以看出比去年好。这种进步不是处心积虑的刻意为之,而是蚕吃桑吐丝、牛吃草挤奶的厚积薄发。
他的作品辨识度颇高,知名度也渐涨。经常受邀为国内外政要、名人治印,还时有收藏家一次性给数十块、百来块石头,请陈金光刻章。
图:把一只鳖扔进金色便盆它会自觉高贵。
印章于他,犹如歌曲之于音乐家、诗歌之于文学家。当情绪被点燃时,陈金光就有以印章表达的欲望。满柜的印章里,有国家大事,有社会新闻,有街巷故事,仿如一部“坚硬”的史书。
偶尔,陈金光也玩直播,他笑言在直播间里被粉丝鼓掌、“起哄”,创作的激情就上来了。前几日,他在朋友圈发张拇指长茧的照片,配文“篆刻工作者大拇指角质层原来是有夹层的”,这是“装X成功”。
陈金光不担心自己被电脑雕刻或AI代替,“那只能影响被影响的人”。电脑雕刻电子底版得有高手创作,印也只是车出来的,缺乏刀刃刻出来的味道。
所谓篆刻,一是篆法,篆书的书写变化方法;二是章法,印面的布置安排;三是刀法,用刀把不要的地方“破坏”掉,留下自己想要的。刀法在篆刻里所占的比重最少。
篆法、章法需要学养支撑。陈金光说,胸无点墨、学养不够的人,只会刀法,就会闹笑话。
篆刻半生,如今的陈金光出手前,往往只需打个腹稿。
“你还记得《庖丁解牛》这篇课文吗,里面有‘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句。
刀听我的,石头也听我的。我刻印时只看起刀的位置。
你吃饭夹菜,要测算筷子张开的角度,筷子夹菜和放进嘴里的速度吗?没有吧?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