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板偷偷透露:素食锅是去年才上的,专为隔壁医院那群怕尿酸的“夜班党”。
“潍坊人请客,最怕你点外卖。
”
一句话,把本地人的底气全抖出来——在这儿,吃馆子才是正经事。
老潍县朝天锅,虞河路那家,下午四点门口就排长队。
汤底滚着二十多味草药,辣得直冲天灵盖,却又不烧胃。
老板偷偷透露:素食锅是去年才上的,专为隔壁医院那群怕尿酸的“夜班党”。
一口下去,汗毛孔全开,比健身房甩脂快。
鸢飞潍坊菜馆的八宝辣椒,看着像彩虹糖,实则辣度分层。
先甜后麻,最后留一股果香,配冰镇啤酒,隔壁桌大哥直接喊“再来一盘打包”。
店里每月办一次“辣椒盲品”,猜中配料免单,至今没人全对。
和乐王的鸡鸭和乐,汤熬到奶白,筷子一挑,肉丝自己脱骨。
冬天加当归、黄芪,喝完嘴唇黏黏的,像涂了润唇膏。
老板娘说,去年有个程序员连喝三碗,当场把辞职信撕了——“胃暖了,心就不飘”。
卞家肉火烧,第六人民医院对面,饼皮用老面发一夜,烤完鼓成金黄小枕头。
肉馅肥三瘦七,咬一口滋油,却不腻。
早上七点出炉,八点卖光,隔壁环卫工大爷天天蹲点,说“比闹钟准”。
长松老店的糖醋里脊,裹的是地瓜淀粉,外壳脆到能听见“咔嚓”。
酸甜比例用老式搪瓷缸量,多一滴醋老板都要皱眉。
店里还卖已经消失的“老潍县炸藕盒”,70岁老食客边吃边抹泪,“就是这个味,我妈走了二十年”。
南宫和乐的和乐面,粗得像皮带,却弹牙。
海鲜版加了虾仁、鱿鱼须,年轻人拍照发小红书,配文“潍坊人的意面”。
老板笑骂:“管它意面不意面,好吃就行。
”
杨家埠那家藏在年画堆里的餐厅,马宋饼蘸酱吃,酱是秘制的,带点豆豉发酵的臭香。
边吃边看木版年画师傅现场拓印,小孩把饼渣掉在“年年有余”上,也没人骂,图个吉利。
东昊的烧烤拼盘,五花肉现切现腌,烤到边缘焦脆,撒孜然粒不磨碎,咬开像小鞭炮。
凌晨一点,桌桌都是刚下班的代驾、主播,碰杯声盖过音响。
老板不收开瓶费,啤酒自己拎,图个痛快。
钧瀚的脆皮黄花鱼,鱼鳞炸成半透明,蘸椒盐吃,脆到能听见“沙沙”。
鱼是当天凌晨从寿光码头直送,厨师长说:“不鲜的鱼,我宁可下班。
”商务宴请点这条鱼,主陪面子直接拉满。
马司饼店,总店藏在北海路绿化带后面,门脸小得像仓库。
饼分甜咸,咸的夹芝麻盐,甜的裹桂花糖。
中秋前出限定“五仁马司饼”,年轻人嫌五仁土,结果一上市抢空——“土到极致就是潮”。
潍坊的馆子,每家都有脾气。
排队、拼桌、老板骂人,都是烟火气。
想真正认识这座城市?
别查攻略,直接空腹来。
来源:美食征途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