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的英伟达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02:15 1

摘要:GPU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算力芯片,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当前A股市场正积极布局国产GPU产业链,多家企业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谁是中国GPU产业链的未来之王:寻找中国的英伟达

GPU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算力芯片,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当前A股市场正积极布局国产GPU产业链,多家企业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一,设计环节:国产替代加速,技术突破明显。

设计环节是GPU产业链的核心,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国内GPU设计企业正在快速崛起,多家企业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

1,寒武纪:

公司是AI芯片先行者,在GPU架构创新上领先。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公司以技术合作促进应用落地,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 。

2,海光信息:

公司是国产高端GPU(DCU)领军者,其"海光二号"DCU采用14nm工艺,单卡FP32算力200TFLOPS,兼容CUDA生态,可无缝迁移英伟达模型,已应用于国家超算中心、华为云集群等。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300%,收入占比从20%跃升至45%。公司建立了"光合组织",生态合作组织成员已达到6000家,累计打造1.5万个联合解决方案 。公司还持续加码"星海计划",从核心部件、整机系统到应用软件,全面打通C86全国产生态链路 。

3,景嘉微:

公司是国产图形显控和GPU芯片龙头,成功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PU芯片,第三代图形处理芯片JM9系列可以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媒体处理、CAD辅助设计、游戏、虚拟化等高性能显示需求和人工智能计算需求 。公司在军工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正在积极拓展民用市场。

二,制造环节:产能扩张加速,国产替代提速。

制造环节是GPU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也是制约国产GPU发展的瓶颈之一。国内晶圆代工厂商正在加速扩产,提升技术水平,为国产GPU提供制造支持。

1,华虹公司: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纯晶圆代工企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18亿元,同比增长19.09%。公司为多家国产GPU企业提供代工支持,随着国产替代加速,公司将充分受益。公司在2025年继续秉承积极回报股东价值的经营理念,在保持公司合理资本开支、稳健经营发展计划的需求前提下,积极采用各类资本市场工具开展市值管理工作 。

2,中芯国际:

公司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拥有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产能优势、服务配套。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3.48亿元,同比增长23.1%,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增长39.8% 。公司7nm工艺通过DUV多重曝光技术实现量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能将逐步释放,成为国产高端芯片的核心供应来源。中芯国际与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厂商合作开发的AI加速器芯片,已进入流片测试阶段,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

3,芯原股份:

公司是GPU IP核市场领军者,其Vivante系列IP被全球超100亿颗芯片采用,2025年与联发科合作开发高端手机GPU,技术覆盖移动与物联网领域 。公司技术实力强劲,在全球半导体IP市场占有率排第8,NPU IP被82家客户用于142款AI芯片,GPU出货量超20亿颗 。

三,封测环节:先进封装技术突破,价值量提升

封测环节是连接芯片设计和应用的关键环节,随着AI算力需求推动高带宽内存(HBM)与CPU/GPU异构集成,单颗AI芯片封装价值量从2023年的50美元跃升至2025年的150美元。

1,通富微电:

公司是国内封测龙头企业,拥有Bumping、WLCSP、FC、BGA、SiP等先进封测技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0.38亿元,同比增长17.67%;归母净利4.12亿元,同比增长27.72% 。公司与AMD采用"合资(通富超威苏州/槟城)+长期战略协议"双重锁定,AMD超过80%的CPU/GPU封测订单落在通富,2025-2026年MI350、MI400系列AI GPU放量在即,直接带来30-40亿元级新增收入弹性 。同时,公司也是寒武纪60%Chiplet封装的供应商,通过先进封装工艺(如Fan-out WLCSP)提升芯片集成度和能效比,直接支撑思源370算力翻倍 。

2,长电科技:

公司是全球半导体封测行业领军企业,在全球封测市场稳居第三位,国内排名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约12.7% 。公司在AI芯片封装领域,为英伟达H200 GPU提供封装服务,市占率达到50%,远超通富微电(20%)和华天科技(15%) 。在先进封装技术方面,公司在Chiplet领域已实现4nm节点量产,与AMD、英伟达合作开发的AI芯片通过3D堆叠技术将算力提升3倍,斩获10亿美元订单。

3,华天科技: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封测企业,在GPU封测领域有较强实力,2025年封测大厂资本开支有望继续提升,受益于国产/海外AI芯片拉货需求持续旺盛(GPU、ASIC) 。

四,设备与材料环节:国产化进程加速

设备与材料是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基础,也是国内重点突破的领域。

1,北方华创:

公司是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产品包括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是GPU制造的关键设备供应商。公司在国产替代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国内晶圆厂扩产加速,公司将充分受益 。

2,中微公司:

公司是国内刻蚀设备领先企业,产品在先进制程方面不断突破,为国产GPU制造提供重要支持 。

3,沪硅产业:

公司是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企业,随着国内晶圆厂扩产,公司产能持续提升,2025年12英寸硅片产能扩充至50万片/月,为国产GPU提供材料支持 。

五,应用环节:算力需求爆发,应用场景多元化

随着AI大模型的爆发,GPU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数据中心到边缘计算,从云计算到行业应用,GPU的需求持续增长。

1,中科曙光:

公司是国产高端服务器龙头,叠加液冷技术优势,承接"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算力中心项目。公司与海光信息在股权上具有关联性,海光信息大股东为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7.96% 。

2,浪潮信息:

公司是英伟达国内核心合作伙伴,深度绑定GB200/GB300服务器订单,2025年预计交付量增长200%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65.31%至468.58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80.76%至4.27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

最后总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GPU作为核心算力芯片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28年全球GPU市场规模将达1.67万亿元(CAGR 32.8%) 。国内企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将加速技术突破和生态建设,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未来5-10年,随着国产GPU企业在技术、生态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持续突破,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和市场拓展,中国GPU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来源:小师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