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现象下,沈巍成为自媒体聚焦的新偶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2 15:49 1

摘要:“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这句具有强烈讽刺性和对比性的话,让沈巍在六年前红遍网络,后来沈巍淡出网络。今年以来,沈巍再次爆红,而且与六年前大多数是围观的人群不同,现在每天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自媒体拍摄者和网红追着他,全程做直播,记录他的一言一行,包括他讲文化、游览

“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这句具有强烈讽刺性和对比性的话,让沈巍在六年前红遍网络,后来沈巍淡出网络。今年以来,沈巍再次爆红,而且与六年前大多数是围观的人群不同,现在每天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自媒体拍摄者和网红追着他,全程做直播,记录他的一言一行,包括他讲文化、游览、吃饭、睡觉、捡垃圾等。可以说,沈巍现在的热度不比任何一位明星低,跟随拍摄的曝光量还远比明星高。

沈巍这回也更加从容淡定了,衣领上、胸口上别满话筒,他也微笑应对,来者不拒,在各个景点都能纵论古今、侃侃而谈。被问到古今中外各种话题,他只要稍加思索便能对答如流,而且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见解独特。他的博闻强记的学识、机灵敏捷的急智、出口成章的口才、笑谈人生的淡然,都赢得了网友的点赞,这也使得他的人气越来越高。

人们爱看沈巍,除了他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流浪汉”“流落在民间的大师”外,还因为人们内心潜藏着一种与沈巍同样的反叛心理,那就是“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破衣存风骨,败絮裹冠裳。”的注解:如今人们只要一提“专家”二字,就知道那是骂人的词。而沈巍这位曾经是上海市徐汇区审计局员工,也就是体制内的人,却因被说成是“精神病患者”而开始捡拾垃圾、流浪,如今这位“精神病患者”“流浪汉”却又成了公众争相膜拜的偶像,是人们心中真正的“大师”。

沈巍的走红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因素:他满足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渴望,其流浪生活方式被解读为对世俗的超脱。应该说,沈巍现象是当代中国社会多重因素交织的产物。特别是在物质丰裕、信息爆炸的今天,即使在高校、研究院等殿堂里,真的能有几个能像沈巍这样张口就能说得头头是道的?更别说是能背诵经典了。而殿堂里又不断爆出种种丑闻,这让人们越发把“殿堂”“专家”与沈巍这个无欲无求的流浪汉做对比了。

而自媒体之所以会去追逐,那当然就是市场决定的。沈巍的学识和独特经历,为自媒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他的每一次发言都可能成为爆款内容。网友们爱看,自媒体就会把这场集体狂欢推向更高的高度。自媒体当然是想涨粉,通过打赏、带货等方式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包括一些地方也看到了沈巍所能带来的流量,已开始邀请沈巍前往。这也是好现象,至少说明沈巍本人是正能量的。

令人深思的倒是体制内的媒体,除了偶有几家做过报道外,绝大多数始终对此现象视而不见,保持缄默。这当然不是媒体人的麻木,而是故意回避,也就把一波流量让给了自媒体。这不仅仅是失去了流量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主动放弃了主流媒体应有的话语权、引导权。

倒是沈巍本人多次澄清:“我不是大师,我只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日前,他干脆给自己染了个黄头发,笑称希望自己早点“黄了”,表现出他的洒脱幽默和超年龄叛逆式的有趣。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