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宝妈,重启写作,一个月上稿4篇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10:29 1

摘要:以前,我一直很想写作,也报过一个写作班,把当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作为素材,写成一篇作业。但是直到课程结束,我的作业也没合格。

大家好,我是汤小小写作班学员初见。

在汤小小老师的写作班,学习不到一个月,我就有一篇文章被编辑留用。

得知被留用,我在欣喜若狂的同时,也有一丝忐忑:好运会一直眷顾我吗?

结果,我的文章又陆陆续续被编辑留用了3篇,赚回了不少学费。

以前,我一直很想写作,也报过一个写作班,把当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作为素材,写成一篇作业。但是直到课程结束,我的作业也没合格。

可能是我不适合新媒体写作吧。于是我放弃了。

有了宝宝之后,整天面对一些婆婆妈妈的小事,我不喜欢这样。生活不能只有鸡毛蒜皮,还应该有诗和文章。

这时,我想起了关注好多年的汤小小老师公众号,经常见老师的写作班招生。

有小伙伴报过老师的写作班,说很不错。

再报一次班,跟着课程的节奏试一试。如果没效果,损失也不大。如果能学会写作,可就赚大了。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1

降低难度,突破上稿

在助理小姐姐的建议下,我选定了7月份的基础班。

课程循序渐进,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选题和标题取法,开头和结尾怎么写,怎么叙述故事,如何搭好文章框架。

这几节课学完,一整篇文章就呼之欲出了!这个课程设计太好了!

接着,就要写整篇文章了。我先是写了自己的经历,毫无疑问,还是不合格。

经过老师的指点,我发现自己难以把握写作时情绪的强弱。

我决定暂时放弃写自己的经历,先写别的内容。写什么呢?

所幸,学习群里老师有推荐的选题。换种选题,换种思路。我选择了《红楼梦》书评。

我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刷视频,平时以看书居多。《红楼梦》更是从上学时就反复看,还看了不少红学著作,甚至还把书中的诗词抄下来背诵。

老师推荐的这类选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果然,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

在写第一篇书评《宝钗那么有才华,为什么不愿教香菱写诗?》时,我绞尽脑汁,花了两三天的时间写出了初稿。

微澜老师批改时,告诉我哪些内容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除;有些内容需要增加当时的社会背景介绍,才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怎么写更能吸引读者注意……

有这么细致的建议,定稿之后一看,好有成就感!试试投稿,居然上稿了!

而且,在写文的过程中重读《红楼梦》,我又发现了好多可写的内容。

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家林语堂说:“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挑战自己不擅长、不了解的领域,固然可敬,但对于新手来说,难度太大。

不如先降低难度,尝试对于自己来说相对熟悉的内容,为自己积累成功的自信。

2

跟随老师的指导,让思考更深入

趁热打铁,我又参加了8月份的点评提高班。

虽然我对《红楼梦》非常熟悉,构思也很好,但是写出来之后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通过老师的点评,我意识到,自己写的《红楼梦》书评文章,是在我对这本书非常了解的基础之上。但是读者未必那么熟悉,有些内容会交待不到。

更为严重的是,即使我的文章大纲很清晰,写出来的内容逻辑也会有点乱。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克服了内容逻辑混乱的问题。

安排内容时,要有清晰的主线。根据内容需要,可以按时间线叙述;可以按因果关系写,或者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或者先说出结果,设置悬念,再道出原因。有了清晰的主线,内容逻辑就合理多了。

我还了解到,写文章时,适当往实际生活中延伸,能让文章更有现实意义。

能把文章写好的前提是,对要写的内容有一定的思考。

写《庶女探春,无人敢惹》时,我认识到,想要做一个无人敢惹的人,首先自身要有一颗公正之心。要想立威,最好的办法不是拿好说话的人开刀,否则会寒了好人的心;收服刺头,才能让威信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

紧跟老师的指导,我写出的文章,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少。

连续写了好几篇《红楼梦》书评,在提高班苏沫老师的指导下,又上稿了两篇。

而把文章写好,反过来还会让思考更深刻。

理解笔下不同人物的境遇,理解人物由于成长经历和价值观的不同,做出的不同选择。

这让我对身边的事情,有了更切合实际的理解,不再抱有理想化的想象。

随之而来的,是平和的心态,与和谐的家庭关系。

3

不断进步,挑战新领域

一开始写作时,我感觉太难了。那么长一篇文章,怎么才能条理清晰地写出来呢?坐在电脑前,两三天才能挤出来一篇。

老师告诉我们,把一篇文章拆解开来,开头和结尾各写二三百字,正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写五百字,一篇文章就能达到两千字。

即使没写够两千字也不要紧,老师会根据你写的内容进行指导。

这让我的畏难情绪得到了缓解。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我不仅能轻松写两三千字,而且不再害怕写文章,反而对写文章有了期待。

然后,苏沫老师建议我写写别的书。这可难倒我了。没有任何一本书,让我像熟悉《红楼梦》这样,一读就有想写的选题。

我反复听了老师讲的书评写法。一本大部头的书,未必要等到读完再写书评。在了解一本书的梗概之后,就能根据其中的内容写书评了。

这让我心里有了谱。在写《红楼梦》的舒适区又写了几篇之后,我想按老师的建议,写不同的书评。

可是从想到到做到之间,似乎隔着千山万水。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写书评呢?

我开始研究老师给的参考文章的究公众号,去了解写书评的角度和选题。

恰逢《生万物》热播,能用实践检验我的学习成果了。

按照苏沫老师教的方法,我写了一篇书评。而且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这次又上稿了!【《生万物》原著:穷人与富人最大的区别,不是环境的好坏,关系的强弱,而是没看懂这3点】

这是我上稿的第四篇文章,也是我挑战新的书评领域之后第一次上稿。

复旦大学现任校长金力说:“舒适区之外,才是成长真正发生的地方。”

一直待在舒适区,一切都是自己习惯的状态,虽然舒服,却无成长。

不断地尝试新的内容,扩展舒适区的边界,虽然会有不适,却会逐步提升能力,让你的水平越来越高。

在照顾孩子之余,沉迷于写作,让我把注意力集中在提升自己上,远离了生活中的琐碎。

按照老师的指导,我有了成功的经验。接下来,就剩坚持了。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要担心不知道写什么,老师提供的选题,可以成为我们起步的垫脚石。

不要怕老师的意见,那不是批评,而是让文章更好的法宝。认真琢磨,这些意见将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不要怕被拒稿,写过的文章,都是宝贵的积淀。

不要畏难,从简单的内容开始,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让成长真正发生。

坚持下去,终能迎来写作的美好未来。

来源: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