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消协发布食品直播信息陷阱消费警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10:56 1

摘要:从“看不清”到“找不到”:直播间食品配料表“躲猫猫”现象引关注,消费者需警惕信息陷阱。……(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从“看不清”到“找不到”:直播间食品配料表“躲猫猫”现象引关注,消费者需警惕信息陷阱。

一、现象直击:直播间里的“透明”困境

随着直播电商的火爆,食品类商品成为直播间热门品类。然而,不少消费者发现,原本应清晰展示的食品配料表,在直播间里却成了“隐形信息”——有的主播全程不提配料,有的配料表被刻意缩小、遮挡或快速切换,甚至干脆不展示;消费者询问时,主播常以“配方保密”“平台不让说”“问客服吧”等话术搪塞,导致消费者想了解“吃进嘴里的到底是什么”变得困难。

某网红带货的“无糖饼干”,直播间仅强调“健康低卡”,但当观众追问“是否含代糖”“是否有反式脂肪酸”时,主播转移话题推荐其他产品;某“儿童辅食”直播间,配料表字体小如蚂蚁,且仅展示3秒便切走画面,家长根本来不及看清成分;更有甚者,部分食品连包装照片都不提供,消费者只能凭主播口头描述下单。

二、背后套路:为何商家不愿“亮底牌”

商家在直播间“藏”配料表,本质是为了规避消费者对食品真实成分的知情权,常见动机包括:掩盖高糖、高盐、多添加剂问题。部分“健康概念”食品(如无糖饮料、粗粮饼干)实际添加了蔗糖、氢化植物油、香精等成分,若公开配料表,可能让消费者质疑其“虚假宣传”,规避合规风险。某些食品可能存在标签不规范的问题(如未标注过敏原、营养成分夸大),或使用了消费者敏感的原料(如转基因成分、人工合成色素),商家通过不展示配料表诱导消费者下单;利用信息差诱导消费。直播间通过“限时折扣”“主播背书”制造紧迫感,消费者在无法充分获取信息的情况下,更容易冲动下单。

三、消费者如何避开配料表“黑洞”

面对直播间食品配料表的“躲猫猫”行为,消费者需提高警惕,主动维护自身知情权和选择权:

1. 主动追问,留存证据:如果在商品详情中未见到配料表或配料表不清晰,下单前务必直接向主播或客服询问“配料表在哪里”“具体成分是什么”,可要求其展示包装照片或文字版配料表,并截图/录屏保存聊天记录,作为后续维权依据。

2. 不轻信口头承诺:警惕“绝对健康”“纯天然”“零添加”等绝对化宣传(广告法明确禁止此类表述),若主播声称“无某成分”(如无蔗糖、无防腐剂),但拒绝展示配料表验证,则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嫌疑。

3. 优先选择“透明”商家:认准在直播间商品页面主动、清晰展示配料表的商家,这类商家通常更注重合规经营;若商家未公示配料表,或经询问仍不提供配料表,建议慎重购买。

4. 及时维权不妥协:若因配料信息不透明导致购买到不符合预期的食品(如过敏、虚假宣传),保留直播录像、订单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可向平台投诉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反映,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监管呼吁:平台与监管部门需“亮剑”

直播间食品配料表的“躲猫猫”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此,需多方合力整治。

平台责任:

直播电商平台应优化规则,要求食品类直播间必须以显著方式(如固定画面、文字备注)展示完整配料表,在商品详情页同步上传;对主播回避配料表询问、故意遮挡信息的行为,纳入违规处罚(如限流、封号)。

监管加码:

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对直播带货行为的抽查,重点核查食品配料表公示情况,对故意隐瞒关键信息(如过敏原、非法添加物)、虚假宣传的商家依法严惩;同时推动建立“直播食品标签合规指引”,明确配料表展示的格式、时长等具体要求。

食品是“入口的特殊商品”,消费者的知情权不容打折,直播间不是法外之地。唯有透明,才能赢得信任;唯有合规,才能行稳致远。

日期:2025-09-12

来源:食品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