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暴力升级,特朗普爱将遇刺身亡,舆论目光纷纷投向以色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11:41 1

摘要:2025年9月10日中午,犹他谷大学校园里格外热闹,白色帐篷下聚集了3000多人,都是来听查理・柯克演讲的。

2025年9月10日中午,犹他谷大学校园里格外热闹,白色帐篷下聚集了3000多人,都是来听查理・柯克演讲的。

作为特朗普身边的核心人物,柯克刚开口回答观众关于枪支暴力的问题,一声枪响突然划破空气。

没人想到,153米外洛西中心楼顶的一颗子弹,会直接击中他的左颈大动脉,这场原本热闹的巡回演讲,瞬间变成了致命现场。

柯克被紧急送医后,还是没能救回来。

很快,警方在附近林地,找到了疑似作案的高威力栓动步枪,弹壳上还印着“反法西斯运动(Antifa)”的铭文。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么大的活动现场,仅部署6名警察(含便衣),连基本的安检点都没有。

柯克团队甚至提前用红色箭头,标好了演讲位置,加上犹他州5月刚过的校园公开持枪法律,安全漏洞一目了然。

柯克可不是普通人物,今年三十出头的他,被称为特朗普“让美国再伟大运动(MAGA)”的非官方“国师”。

2024年,柯克帮着动员了大量年轻保守派选票,为特朗普赢下大选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朗普上任后,他进出白宫超百次,连人事决策都能插上话。

他的突然离世,一下就让保守派阵营乱了阵脚。

刺杀事件刚过去24小时,美国国内的舆论就彻底炸开了锅,两边的态度截然相反。

特朗普第一时间站出来,宣布全国降半旗至9月14日,还追授柯克“总统自由勋章”,直言这是“自由派仇恨言论搞出来的政治谋杀”,还提了自己去年遇刺未遂的事,说一定要严惩凶手。

保守派这边跟着炸了锅,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直接骂“左翼就是谋杀政党”

福克斯主持人塔克・卡尔森,也在节目里说“这是针对保守主义的战争”

网上#为柯克复仇#的话题热度大增,不少保守派民众,还跑到国会外抗议,喊着“政治暴力不能忍”。

自由派那边的反应却完全不一样。

民主党议员在国会上直接质问:“柯克以前说‘每年付出点枪击死亡代价值得’,现在他自己成了代价,到底该谁反思?”

《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也提了他2023年反对控枪的事,说这事儿充满讽刺。

网上的自由派网民更直接,有人做了“回旋镖”表情包,配文“因果报应”,还把柯克以前支持“枪支权优先”的视频翻出来传播。

平台上两边吵得不可开交,不少极端言论最后都被删了,可矛盾一点没缓解。

最乱的还是国会,原本计划为柯克举行默哀仪式。

共和党议员劳伦・博伯特提议“集体祈祷,还要谴责政治暴力”,结果直接被民主党人反对,两边吵到差点动手。

柯克死后,美国国会乱成一锅粥

之后两党在政策上也彻底对立,共和党紧急推了《政治人物安保强化法案》,想给关键人物配特勤级保护。

民主党却以“花钱太多”、“扩大特权”为由否决,只同意给校园活动,加点头安检预算,控枪和安保的事,根本谈不拢。

不过,柯克的死在阴差阳错间,居然还牵扯到了以色列。

2024年之前,柯克是出了名的亲以派,经常去AIPAC(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的活动,说以色列的成就是“犹太-基督教文明的奇迹”,还帮着游说国会给以色列加援助,AIPAC都把他当“保守派核心盟友”。

可从2024年开始,柯克的态度变了。

8月他上“梅根・凯莉秀”时,第一次公开说“亲以团体逼我100%支持,反而让我看到以色列加沙政策的问题”

到了11月众议院听证会上,他更是直接引用芝加哥大学的数据,说62%美国Z世代反对以色列加沙行动,还指责以方“无差别轰炸不人道”。

2025年之后,柯克做得更绝,直接拒绝和没谴责加沙行动的亲以团体合作,还鼓动卡尔森、戴夫・史密斯这些保守派媒体人,公开批评“以色列消耗美国战略资源”。

这让AIPAC很不满,内部备忘录里,直接把他标成了“立场动摇者”,这些内容后来被《华盛顿邮报》通通曝光了。

更关键的是,柯克身边的人告诉《纽约时报》,从2025年6月开始,柯克就经常说“担心以色列会报复我”

尤其是他要求公开“爱泼斯坦档案”之后,还临时取消了两场和亲以人士的会面,连安保人员都加了不少,可见他当时有多紧张。

就在美国两党为柯克之死吵得不可开交时,一些新曝光的细节,让舆论风向慢慢移向了以色列。

首先是内塔尼亚胡的反应,柯克刚死2小时,他就发了哀悼文,说柯克是“以色列的挚友”,可对柯克近一年的批评却只字不提,避得干干净净。

以色列外交部更奇怪,48小时里,就转发了内塔尼亚胡的哀悼文,对“柯克立场转变”、“是否监控柯克”这些问题,一个字都不回应。

网上不少人觉得这是“欲盖弥彰”,内塔尼亚胡的评论区里全是追问,结果很多留言很快就被删了,反而更让人起疑。

接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匿名官员,跟《华尔街日报》透了个消息:

案发前48小时,以色列“8200部队”高频监控柯克的社交媒体和通讯记录,理由是“关注反以言论”可这事根本没提前跟美方说。

这个消息一出来,质疑声就更大了。

舆论转向特别明显,9月11号之前,大家还在吵“左翼vs保守派”、“控枪vs枪支权”。

到了9月12号,《纽约时报》曝光柯克生前的担忧,和以色列监控的事后,#以色列暗杀柯克#相关话题迅速热闹起来

从这里就能看出,柯克的死不仅没让美国社会冷静下来,反而让原本就紧张的政治氛围,变得更危险。

FBI虽然在9月12号,抓了22岁的嫌疑人泰勒・罗宾逊,说是他家人举报的,还说他“因为政治立场激进单独作案”

可保守派根本不买账,质疑FBI“故意回避以色列的疑点”。

甚至有共和党议员,要求司法部调查“以色列是不是干预美国内政”。

从一场校园演讲的突发刺杀,到美国国内的分裂对抗,再到舆论聚焦以色列,柯克的死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越来越大。

它不仅暴露了美国政治暴力泛滥的问题,也让社会深层的分裂摆到了台面上,而这场风波最终会走向何方,现在还没人能说清。#夏日旅行攻略#

来源:盛世守护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