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狡猾的肺癌细胞,竟然在大脑里私自搭线,与神经元形成了功能性的“插座”(突触),直接窃取大脑的电信号来疯狂为自己“充电”续命!
狡猾的肺癌细胞,竟然在大脑里私自搭线,与神经元形成了功能性的“插座”(突触),直接窃取大脑的电信号来疯狂为自己“充电”续命!
这是9月10日刚刚发表在顶刊《自然》上两篇论文的重大发现!两支独立的顶尖科研团队同时揭开了这个令人毛骨悚然又无比兴奋的秘密,为我们对抗“癌王”点亮了一盏全新的探照灯!
一、最凶险的刺客:肺癌之王与它的大脑阴谋
提到肺癌,很多人闻之色变。而在所有肺癌类型中,小细胞肺癌(SCLC)无疑是那个最令人绝望的“刺客”。
它极度凶残,生长快、转移早,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癌细胞就已经流窜到身体各处,而它最钟爱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生命的中枢——大脑。
为什么SCLC如此偏爱大脑?它在大脑里究竟做了什么,才变得如此难以对付?过去,我们以为它只是在那里野蛮生长,但现在看来,我们都太低估它了。
你以为它是个野蛮生长的土匪,没想到它竟然是个精通电路的黑客。
二、科学界双响炮:两大团队的英雄所见略同
就在2025年9月10日这一天,《自然》杂志同时刊登了两篇来自不同顶级团队的论文——一篇由德国科隆大学领衔,另一篇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领衔。
它们从不同的路径出发,却在同一个山峰相遇,共同证实了同一个惊人事实。
德国团队的“寻宝图”:他们像是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基因“寻宝”,通过一项无偏见的基因筛选技术,试图找到驱动SCLC的幕后黑手。结果,筛选出的基因名单让他们大吃一惊:大量基因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神经元和突触功能。
斯坦福团队的“神预判”:他们基于在脑癌领域的深厚积累,大胆猜测,既然原发性脑瘤能和神经元“勾结”,那么SCLC这种具有神经特性的“外来户”会不会也这么干?顺着这条线索,他们直接在肺部和大脑中展开了调查。
两路人马,殊途同归。这场发生在生命中枢的“无间道”,终于被彻底揭穿!
三、深度揭秘:癌细胞如何三步完成“偷电”大计?
那么,癌细胞究竟是如何像一个顶级黑客一样,入侵大脑的“电力系统”的呢?两篇论文共同为我们描绘了这个三步走的“犯罪过程”:
第一步:亲密接触,锁定目标
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显微镜发现,无论是肺部的原发肿瘤,还是大脑里的转移瘤,癌细胞都倾向于和神经纤维“贴贴” 。尤其是在大脑中,靠近神经元的癌细胞,其增殖速度明显更快。这就像窃贼在动手前,总要先踩点,找到离电网最近的地方。
第二步:私拉乱接,建立“插座”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癌细胞利用其与生俱来的“神经伪装”,诱使神经元与它建立连接。通过电子显微镜和更先进的成像技术,科学家们清晰地看到了神经元与癌细胞之间形成了结构完整的突触!
简单说,突触就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插头”和“插座”。现在,癌细胞伪装成了一个神经元,让真正的神经元把“插头”插在了自己身上!
第三步:疯狂窃电,双向奔赴的恶性循环
一旦连接建立,好戏就开场了。
神经元正常的电活动(思考、感知等都会产生)会通过这个“罪恶突触”传递给癌细胞。
这些电信号就像兴奋剂,直接刺激癌细胞的生长开关,让它们分裂得更快、长得更大。
更可怕的是,斯坦福团队还发现,癌细胞的存在反过来还会让周围的神经元变得异常兴奋,形成更多的连接。
这就形成了一个致命的闭环:神经元为癌细胞“充电”,癌细胞刺激神经元“加大功率输出”。大脑,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器官,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成了滋养癌细胞的完美温床。
四、绝地反击:既然偷电,那就“拉闸断电”!
面对如此狡猾的敌人,科学家们立刻想到了一个直截了当的办法:既然你靠偷电为生,那我就给你“拉闸断电”!
如何断电?既然问题的核心是神经元的异常放电,那么,控制神经元活动的药物不就成了潜在的“克星”吗?
两个团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点,并用实验给出了振奋人心的答案:
斯坦福团队使用了一种临床上非常成熟的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结果显示,这种药物能显著抑制小鼠脑内SCLC的增殖和肿瘤负荷。
德国团队则测试了两种靶向谷氨酸信号的药物(riluzole和DCPG),同样观察到了显著的抑癌效果,甚至能与传统化疗联手,实现“1+1>2”的强力打击。
这无疑是本次发现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它意味着,我们可能不需要开发全新的、昂贵的靶向药,一些早已在临床上安全使用的“老药”,或许就能被赋予新使命,成为对抗SCLC脑转移的有力武器!
这两篇《自然》论文的“双剑合璧”,正式宣告了“癌症神经科学”这一新兴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告诉我们,对抗癌症,不仅要关注癌细胞本身,更要关注它所处的复杂“生态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这个被长期忽视的“帮凶”。
这场发生在大脑深处的隐秘战争,终于被科学家们窥见一角。我们期待,“断电疗法”能尽快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全球无数SCLC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Savchuk, S., Gentry, K.M., Wang, W. et al. Neuronal activity-dependent mechanism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hogenesis.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492-z
Sakthivelu, V., Schmitt, A., Odenthal, F. et al. Functional synapses between neurons an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434-9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