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年怎么过的?他自己形容是24小时关在不足十平米的盒子里。见不到天光,和人说不上几句整话,身体旧疾翻出来,肾结石动刀,家里又遭变故,父亲离世,党务停摆。
台北地院门口一开,民众喊声就压过了车流。被羁押整整363天的柯文哲交出7000万新台币出狱,他脚上还扣着电子脚环,却直言冤狱,不投降。
短短几句说给赖清德,把一年里憋着的火全吐出来。
这一年怎么过的?他自己形容是24小时关在不足十平米的盒子里。见不到天光,和人说不上几句整话,身体旧疾翻出来,肾结石动刀,家里又遭变故,父亲离世,党务停摆。
外面检调一轮轮搜查从家里、办公室一路到民众党中央党部。有人说他脾气硬,他承认说关久了,确实磨了心态,也看见了社会另一面。可一出门,矛头直指赖清德让台湾四分五裂。
柯文哲替团队喊冤,点名台北市前市长室主任李文宗根本没碰过案,那段时间也不在市府,就因一条短信被关了11个月。他说这不是法律,是政治。
案件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关键证人彭振声的说法反复,线索走走停停,越拖越乱。如今他交保在外,电子脚环还在,活动范围受限,接下来法庭上沈庆京等人的证词怎么走,谁也不敢先下定论。
为什么最后还是以保代押?不是没较过劲。陈佩琪说过,家里卖地、借两千万,才凑齐这笔保证金。柯文哲一开始也硬,宁愿待在看守所,认为这笔钱不合理,更像政治惩罚。
可日历摆在眼前:按照所谓《刑事诉讼法》,羁押上限十五个月,算起来自今年十一月就到点。
若不趁这次交保出去,检方只要继续抗告、拖程序,人就可能一直卡在未审先押的状态里。要备战2026九合一,要维系政党运转,他很清楚,留在看守所只会被动。权衡利弊,割肉也得走。
案情的技术细节复杂,政治味更重。民众党是他一手拉起来的第三力,蓝白若再度靠拢,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版图。这回他能出来,外界多半解读为蓝白在场外的配合起了作用。
对国民党与民众党来说,这是剂强心针;对民进党来说却像一记回旋镖。赖清德原本指望释放能和缓一下外部压力,谁料柯文哲踏出门第一句就宣战,火势反而往绿营这边烧。
下一步要看他怎么用冤狱叙事整合支持者。吃过的苦、交过的保,要把怒气转化为鼓舞选民的激情。其次蓝白合作这件事,过去败在互不信任和利益分配,如今他重获自由,若能把个人强势收一收,给谈判留空间,选前的联动就不仅是口号。反过来,国民党要的是地方九合一的实益,不会做赔本买卖,彼此都要拿出筹码和诚意。
赖清德这头罢免案零通过的阴影还在,支持率承压,执政叙事缺乏亮点。司法这张牌,一旦被贴上政治的标签,就会反噬。如果他有把握办到,就别让程序显得像工具;如果证据能站住,就别让羁押显得像惩罚。否则柯文哲每一次出庭、每一次直播,都会变成他凝聚同情、攻击民进党当局的舞台。
不过电子脚环在脚上,行程受管控,公开活动的边界很窄。对柯文哲来说这既是限制,也是素材。他完全可能把被限制的自由变成新的符号,把我在,还在做事的姿态反复传递。
越接近2026,公共议题会越多——能源、治安、居住、财政,每个议题都能接上清廉与效率的老标签。如果案件迟迟无果,他就拿司法不正义延续话题;如果有了进展,他就转守为攻。冤狱这两个字,恐怕不会轻易从他口中消失。
至于京华城案的法庭攻防估计还要拉很久。证人证词的可信度,关键书证的链条,程序有没有瑕疵,都会被放到放大镜底下。哪怕是法律问题,社会心理也会介入,民众党要用它凝固第三极,国民党要借势布局地方,民进党要稳住执政叙事。
至于柯文哲还能不能回到之前火爆的状态,看他今天在地院门口的样子,破风的劲头没变,但语气比从前更克制一点。
他说心存善念、尽力而为,这句话如果不仅是场面话,就会体现在人事、在组织、在政策主张上。他清楚失分点在哪里,也知道台湾政治的中间带有多窄。要赢回来,必须让更多人相信他不是只会吵架的人。
门外的支持者还在喊,媒体的镜头还在追。电子脚环亮了一下,车门关上,街口恢复了噪声。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算计,也是赌博。羁押363天换来的一次重启,值不值,他自己最清楚。
能不能把冤狱的怒火烧成治理的火种,能不能把蓝白的算盘拨成可落地的合作,能不能把司法风波,倒逼出更严密的程序与更清楚的证据,这些答案不会在今天给出。但今天,确实是分水岭。
来源:侃纪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