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天,观山湖区的足球场热闹得像过年。400多个孩子在场上撒欢儿,五天比赛愣是没见一张红牌。要问为啥这么和谐?人家这比赛可不光比输赢。白天踢完球,晚上就去逛博物馆,看看贵州的苗绣、听听侗族大歌。内蒙古来的小球员第一次见到银饰制作,眼睛都直了:"咱们那儿只有马头
八月盛夏的贵阳观山湖区,32支青少年足球队的欢笑声在绿茵场上此起彼伏。
来自内蒙古的草原小将和贵州本地的苗家姑娘在球场上你追我赶,汗水混着笑声洒在草地上。
那个叫吴可馨的贵州姑娘刚和内蒙古队友交换了联系方式,俩人约好下次要去草原上骑马踢球。
"这可比光踢比赛有意思多了!"小姑娘擦着汗,眼睛亮晶晶的。
这些天,观山湖区的足球场热闹得像过年。400多个孩子在场上撒欢儿,五天比赛愣是没见一张红牌。要问为啥这么和谐?人家这比赛可不光比输赢。白天踢完球,晚上就去逛博物馆,看看贵州的苗绣、听听侗族大歌。内蒙古来的小球员第一次见到银饰制作,眼睛都直了:"咱们那儿只有马头琴,这个叮叮当当的可真新鲜!"
这届"游学杯"可算是玩出了新花样。组委会那帮人脑洞大开,把足球比赛整成了文化嘉年华。白天踢球,下午游学,晚上还有篝火晚会。来自全国16个城市的孩子们凑一块儿,聊着各自家乡的趣事,吃着贵州的酸汤鱼,那叫一个美。有个北京来的小球员说:"早知道这么好玩,我去年就该来!"
要说观山湖区搞足球,那可是下了血本。从2015年开始,区里就铆足了劲儿要培养足球苗子。这些年光足球场就建了68块,投进去的钱少说也有三千万。现在可好,全区31所学校都成了全国足球特色校,还出了几个踢进职业队的好苗子。有个孩子去年被国外俱乐部相中了,现在正在欧洲训练呢!
这次比赛能这么火,还得感谢那些搞体育产业的公司。远博文化那帮年轻人点子多,把比赛办得跟过节似的。他们之前就搞过社区运动会,让三万多人玩嗨了。这回更绝,把足球和文化旅游揉一块儿,连央视都跑来报道。抖音上那些视频播放量蹭蹭往上涨,有个视频愣是破了十万点赞。
比赛最后一天,组委会在民族广场搞了个大联欢。上万人围着篝火跳舞,那场面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包头队的教练王浩看着孩子们又唱又跳,眼眶都红了:"从下高铁看到欢迎标语开始,我们就知道来对地方了。孩子们都说像回到家一样!"
贵州这片土地,足球热得发烫。从"村超"的草根狂欢,到观山湖的系统培养,足球在这儿早就不只是项运动了。它把不同民族的孩子聚在一起,让外地人见识了贵州的多彩文化,更让本地娃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难怪连新华社都夸这是个"有温度"的比赛。
夜深了,足球场渐渐安静下来。但那些欢笑声、加油声,还有篝火晚会上跳动的火光,都留在了每个孩子的记忆里。明年的"游学杯",肯定还会有更多惊喜。毕竟在贵州,足球永远不只是一场比赛,而是一个让梦想发芽的地方。
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低级趣味或者违反规定的内容存在。要是发生了侵权的事情,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
来源:娱体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