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教材”到“文化公知”的警示与反思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3 13:10 2

摘要:看似孤立的“毒教材”事件、审美异化的“丑书丑雕塑”以及网络上活跃的“美粉公知”和“精日分子”,背后都隐藏着一场长期而系统的思想殖民工程,其核心目标正是颠覆我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根基。

《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解析之三

——从“毒教材”到“文化公知”的警示与反思

看似孤立的“毒教材”事件、审美异化的“丑书丑雕塑”以及网络上活跃的“美粉公知”和“精日分子”,背后都隐藏着一场长期而系统的思想殖民工程,其核心目标正是颠覆我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根基。

2025年9月,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智库报告,以详实的证据和深刻的分析,系统性揭露了美国在全球开展认知战的历史和手段。

这份报告的出现绝非偶然,它为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文化乱象提供了关键视角。从“毒教材”到“丑书丑雕塑”,从“美粉公知”到“精日分子”,这些现象背后都晃动着思想殖民的幽灵。

01 思想殖民的全球图谋:历史演进与运作体系

思想殖民是基于不平等、为了不平等的头脑控制,具有强制改造、恶意操纵、隐蔽渗透、长期侵蚀等鲜明特点。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霸权地位,是其开展思想殖民的“硬性前提”。

美国思想殖民战略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从利用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战”,到通过电视等大众媒介影响舆论的“信息战”,再到以推广“普世价值”为核心的“思想战”,最终演变为今天的 “认知战”。

美国拥有一套立体传播矩阵。传统新闻媒体利用信息垄断优势主导国际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跨国传媒集团通过影视、出版和娱乐网络,将美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植入文化消费品中。

在数字时代,美国凭借对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控制以及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绝对影响力,利用算法和数据精准推送信息,编织信息茧房,塑造用户认知。

02 文化入侵的中国表现:从“毒教材”到“文化公知”

近年来,中国社会多次出现引发广泛争议的文化事件。2024年,有家长发现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存在明显问题——不仅造型怪异、丑得出奇,而且还存在明显的性暗示和崇洋媚外倾向。

更有甚者,插图中竟然出现“身穿美国标识的小男孩拿着锄头在凿长城”、“学雷锋做好事的文章中却插图侵华日军背着中国老人的图片”等严重问题。这些插图被网友发现“全部都在亲日亲美辱华”。

2025年2月,又一期“毒教材”事件被曝光。一本畅销百万册的绘本被一位母亲发现描绘了不良内容——插画中很详细地描绘了女性的裙底,这对于儿童绘本而言极不妥当。

调查发现,这款绘本的作者是一位日本画师,而且在多个作品中都有类似的“细节描写”。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问题教材并非孤例,而是形成了某种模式。

除了“毒教材”现象,中国社会还出现了被称为“丑书丑雕塑”的审美异化现象,以及网络上活跃的“美粉公知”和“精日分子”。这些现象背后,都存在着思想殖民的影子。

03 思想殖民的运作机制:系统化渗透与认知操控

美国思想殖民活动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清晰的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了包括战略体系、组织体系、价值体系、传播体系、内容体系、技术体系在内的一套完备的体系支撑。

操纵这张思想殖民大网的是一个多层次的行动网络,呈现出“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盟友协作”的合谋特点。美国国会、国务院和情报机构是总指挥,负责战略规划与资源调配。

各类社会行为体各司其职:媒体负责制造舆论声势,一些智库提供理论包装和“炮弹”,一些非政府组织则扮演关键的“白手套”角色。美国还与盟友协同作战,形成思想围剿的合力。

在内容层面,美国通过创造流行文化“吸引大众”、主导学术教育“培育精英”、操控话语叙事“自我美化”等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传播。

好莱坞电影通过“英雄主义”叙事将美国塑造为“世界秩序捍卫者”;电子游戏模糊军事与娱乐的界限,向玩家灌输“美军行动天然正义”的预设。

04 危害与后果:从文化自卑到精神依附

思想殖民的最大危害在于其对一个国家精神脊梁的侵蚀。在长期的思想渗透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精英群体被“洗脑”,丧失精神独立,出现“文化驯服症”,内心“崇美”、言语“媚美”、行事“畏美”。

这些被影响的精英群体将美国视为唯一的标准和榜样,主张全盘西化,甚至丧失基本的人格国格,在关键时刻成为美国利益的“代言人”和“带路人”。

这种精神上的依附,导致一些国家对美国的霸凌行径形成“隐忍退让”的惯性,误以为妥协顺从就能换来美国的“仁慈”,丧失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勇气和能力。

思想殖民的最终目的,是瓦解他国的文化自信,摧毁文明的多样性,将世界纳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单一价值体系。在思想殖民的作用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 “文化失语症”。

这些国家对于西方理论产生深度依附,丧失了用本土话语解释本土现象的能力。基于根深蒂固的“美国中心论”和“文明等级论”,美国还经常将文化差异放大为文明冲突。

05 应对策略:破除殖民枷锁,重建文化自信

面对思想殖民的挑战,我们首先需要正视其存在和危害。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的发展升级,美国思想殖民操作手法更隐蔽,攻击范围更广泛,更需要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正视和警惕。

我们需要破除价值迷信、摆脱思想依附,坚持开辟独立自主的文明发展新路。这要求我们坚持以文明交融取代文明冲突,以交流互鉴消弭对抗坚冰。

在实践层面,我们需要加强对教育、文化领域的监管和审查,防止“毒教材”之类的事件再次发生。2022年教育部决定不再聘用涉及毒教材的插画大师吕敬人,就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同时,我们需要重拾文化自信,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有效抵御外部思想殖民的侵蚀。

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一员,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经验和各国人民共同心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等主张。

为各国打破价值迷信、摆脱思想依附、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埃及内阁信息与决策支持中心社会联络部主任哈迪贾·阿拉法指出,几十年来,全球南方国家始终面临着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干涉。

这些行为往往被冠以价值观层面的借口,诸如强调普世价值、推行民主制度等,这给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留下了深重的负面影响。

历史一再证明,任何强加于人的思想模板都终将破产,任何操弄他人认知的图谋都注定失败。随着全球南方加速觉醒,美国霸权走向衰落,世界进一步看清美国思想价值体系背后的自私、伪善与“双标”。

当思想殖民枷锁被彻底粉碎,文明交流互鉴星火燎原,一个多元共生的世界文明新形态必将破茧而出。

来源:大道巴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