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50岁,如果你一个朋友都没有,看看古人怎么说,你就活明白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3 13:06 1

摘要:刷到这条留言时,刚过完52岁生日的老周点了个赞,顺手把手机调成静音——他早就把铃声关了,反正也不会响。

“通讯录里躺着两百人,能半夜接电话的却一个都没有。

刷到这条留言时,刚过完52岁生日的老周点了个赞,顺手把手机调成静音——他早就把铃声关了,反正也不会响。

孤独不是突然掉下来的,是慢慢渗进来的。

以前下班还能约球,现在球友膝盖都废了;以前群里抢红包热火朝天,如今只剩养生广告。

你以为是自己被世界踢出局,其实大家都被生活拆散了。2024年那份《全球孤独报告》说得很直白:50岁以上的人,每三个就有一个“长期孤独”,比高血压还普遍。

可孤独真那么糟吗?

未必。

心理学家这两年爱用一个词——主动孤独(solitude)。

跟被迫落单不同,主动孤独是“我想一个人待会儿”。

实验数据挺有趣:能享受独处的人,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更活跃,说白了就是脑洞更大,创意更猛。

老周去年开始学水彩,第一幅画丑到狗都嫌,画到第十幅,居然被社区美术馆借去展览。

他说:“以前饭局上吹牛,现在纸上吹牛,还不用敬酒。

数字时代也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屏幕。

豆瓣“中年野餐群”里,一群五十加的网友每月约着去郊外啃面包,线上报名线下见面,谁也不问退休金多少。

B站有位58岁的UP主“阿木爷爷”,直播做木工,弹幕刷得比年轻人还疯:“爷爷,我家缺个书架!

”“爷爷,我缺个爷爷!

”虚拟社群把“天涯若比邻”变成了真事,只要你不把WiFi密码当传家宝。

当然,光上网也不够。

身体得动,心也得动。

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心理科给的建议挺接地气:每天给植物浇水时默念三句“谢谢你陪我”,坚持一个月,孤独量表得分能降三成。

听起来像玄学,其实是把“感恩练习”包装成了生活小动作。

广州一位大姐更绝,把跳广场舞改成“跳志愿舞”,每周去敬老院带老人拍手操,跳着跳着,自己成了别人的“知己”。

有人担心:这么折腾,万一还是没人懂我怎么办?

陶渊明早就给了答案:“心远地自偏。

”不是让你躲进山,而是把心里的遥控器攥在自己手里。

孤独不是空房间,是自带回音的山谷,你喊什么,它就回什么。

老周最近把微信签名改成“正在加载第二人生”,配图是一张空椅子——他说椅子留给未来的朋友,先把自己坐稳了再说。

五十岁没朋友?

别急着哭。

先试试把朋友圈关掉三天,去菜市场买把香菜,回家炒个蛋。

你会发现,孤独炒熟了,就是香的。

来源:园中安详喂鸽子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