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不过午,热到寒露后”,今年秋分是过午还是不过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14:01 1

摘要:“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时间过得真快,很快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今年秋分交节的具体时间是公历2025年9月23日02时19分04秒,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180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西方酉位,标志着秋季过半、昼夜平分、阳

“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时间过得真快,很快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今年秋分交节的具体时间是公历2025年9月23日02时19分04秒,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180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西方酉位,标志着秋季过半、昼夜平分、阳气渐收的关键节点。

秋分一到,白天的长度便开始慢慢变短,黑夜变得越来越长,太阳直射点也随之南移,北半球的气候逐渐由凉转寒。而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秋分节气不仅是季节分界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农业生产安排的参考基准之一。

那么,今年的秋分属于“早秋分”还是“晚秋分”?“秋分不过午,热到寒露后”这句老话又该如何理解?我们不妨细细说一说。

每年秋分节气大多出现在9月22日至9月24日之间,今年秋分交节时间定在9月23日凌晨2点19分,属于比较常规的时间点,但若对照农历来看,今年秋分的农历时间落在八月初二,比往年偏早。

秋分的“分”有两层意思,一是平分昼夜,二是平分秋季。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也就是白天和黑夜各为12小时;而秋季共90天,秋分正处其中的第45天,恰好是秋天的一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可见,秋分不仅是天文意义上的重要节点,也被视为气温由热转凉、阴阳交替的转折点。

但这种“冷热交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过渡的过程。因此,民间流传有一句非常形象的农谚:“秋分不过午,热到寒露后。”

“午”在这里并非指公历的“中午12点”,而是古代十二时辰中的“午时”,即从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每年秋分交节都有精确的时间,如果节气到来在午时之前,即被称为“秋分不过午”;若是在午时或之后到来,便是“秋分过午”。

“秋分不过午”,指的是节气在上午便已到来。按照民间经验,这往往意味着秋分之后的气温下降缓慢,白天气温依然偏高,热气未消,需等到寒露甚至霜降节气后才会真正凉下来。

“热到寒露后”,说的正是这种现象。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紧随秋分之后。若秋分尚热,寒露节气才真正迎来昼夜温差增大、气温明显降低的阶段。

今年秋分交节时间为凌晨2点多,明显早于午时,属于“秋分不过午”的年份。这意味着秋分节气后,暑气可能会持续存在,凉意还得再等一段时间。

虽然公历秋分时间几乎每年都在9月23日前后,但由于农历采用的是阴阳合历,每隔两三年就需置闰月来调节太阳年与农历年之间的差距,这便造成了每年秋分在农历中的时间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秋分若出现在农历八月中旬偏前,便被称为“早秋分”;若出现在八月下旬,便为“晚秋分”。

以今年为例,2025年秋分落在八月初二,而2024年则是在八月二十,相较之下,今年秋分明显偏早,属于“早秋分”。农历时间偏早,又恰逢“秋分不过午”,这些都提示着:今年的秋分之后,热意未散,还要热上一阵。

从节气气候特征来看,秋分之后虽逐渐转凉,但全国气温下降的速度因地区而异。一般而言,东北、西北地区率先感受到凉意,早晚已有微寒,而华南、华中及西南大部分地区白天依然炎热。

特别是在南方,进入秋分后高温依旧,俗称“秋老虎”还在发威。即便早晚微凉,中午时分依旧阳光毒辣,这种温差变化也容易导致感冒、咳嗽、皮肤干燥等问题。

民间有说法:“早秋凉,晚秋热。”今年为“早秋分”,气温转凉步伐较慢,高温天气可能延续至寒露甚至霜降之后。正应了那句老话——“秋分不过午,热到寒露后。”

秋分既是节气,也是重要的农时标志。

老话说:“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这是古人对农业活动的重要经验总结。前一句是说白露至秋分这段时间,是播种秋季蔬菜的好时机;后一句则指出,秋分至寒露期间,是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

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时间因地而异:

东北、西北和高寒地区:因气温低,适合在秋分前后播种,以便作物在入冬前完成幼苗阶段的生长。华北、黄淮、江淮等中原地区:则通常在寒露节气进行播种,早播容易导致徒长,晚播又影响出苗率。江南、华南地区:温度较高,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可至霜降节气前后。

此外,秋分节气前后,晚稻灌浆结实接近尾声,红薯、花生等也开始进入成熟采收阶段,若此时温度依旧偏高,将利于作物后期的养分积累,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秋分节气的冷热变化,对农作物收成有着直接影响。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农人靠的是对天地时序的体悟,一年二十四节气,便是他们耕读生活的节奏线。

“秋分不过午,热到寒露后”,不是一句空口的谚语,而是数千年来农人对四时气候细致观察之后的经验总结。

今人或许不再躬耕于田,但节气所蕴含的生活智慧,依然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今年的秋分节气悄然将至,虽已入秋,但天气仍热,大家在安排作息、衣着饮食上仍需注意冷热交替、昼夜温差,顺应节气,安然度秋。

来源:亮哥3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