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风爱国遭封杀,卖车卖房为国筹款,受邀九三阅兵被奉为座上宾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3 14:30 1

摘要:张明敏这个名字可能不熟悉,但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听到过。

张明敏这个名字可能不熟悉,但他演唱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听到过。

在张明敏注册的抖音账号中,他是极少的被平台认证为“香港爱国艺人”的。

在九三阅兵这么重要的盛典上,张明敏作为一位香港的歌手艺人被国家邀请,来见证这重要的时刻。

从28岁,到如今的69岁,张明敏或许变老了,但大半辈子,他却一直将“爱国“这两个字,一直刻在骨子里。

在镜头前,他说:受邀来京,我感觉非常光荣。

69岁的他,作为香港政商界观礼团的代表之一,受邀站在这里,接受国家的礼遇。

那么张明敏的身上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能够被国家如此看中。

张明敏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的华侨家庭,父母分别是菲律宾和印尼华侨。

家里兄弟姐妹六个,生活并不宽裕,小时候,张明敏在香港湾仔长大,后来搬到荃湾,学业上并不突出,中学会考仅两科及格,甚至小学二年级还留过级。

为了补贴家用,他早早辍学,进入电子表厂当流水线工人,拧螺丝、组装零件,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却没能磨灭他对音乐的热爱。

20岁那年,张明敏开始参加各种歌唱比赛。

1979年,他凭借一首台湾电影主题曲《汪洋中的一条船》在香港电台和工联会主办的歌唱比赛中连夺双冠,签下永恒唱片公司,正式踏入乐坛。

那时的香港乐坛,粤语歌占据主流,国语歌几乎无人问津,但他偏偏选择用普通话演唱,翻唱《我是中国人》《爸爸的草鞋》等校园民歌,风格清新却不合潮流,销量平平。

1982年樱花国篡改教科书,掩盖侵华历史,激起华人世界的愤怒。

香港词坛巨匠黄霑创作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词慷慨激昂,直击人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张明敏接下这首歌,用他醇厚而充满磁性的嗓音,唱出了海外游子的赤子情怀。

这首歌在香港发行时反响平平,唱片公司甚至有些失望。

谁也没想到,这首歌的命运会在1984年迎来转折。

1984年正值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前夕,香港回归的脚步日益临近。

央视春晚导演黄一鹤希望通过一台晚会,展现大陆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呼唤,同时传递民族团结的力量。

他和副导演袁德旺南下香港,寻找能代表这种情感的歌曲和歌手。

彼时的香港街头,粤语流行曲铺天盖地,黄一鹤几乎要无功而返,直到在沙头角中英街偶然听到《我的中国心》。

这首歌的歌词正能量,旋律激昂,完美契合春晚的主旋律需求。

袁德旺顺藤摸瓜,找到张明敏,当时的张明敏只是个小有名气的业余歌手,白天还在电子表厂打工,晚上才去练歌。

袁德旺费尽周折,通过新华社联系上永恒唱片公司,力邀张明敏登上春晚舞台。

这个决定在当时并不被看好,香港的唱片公司、朋友甚至同行都劝他放弃,觉得去内地演出“没前途”,还可能得罪香港娱乐圈。

只有张明敏的母亲坚定支持:“你唱的是普通话歌,就该去听众最多的地方。”

这句话点醒了他,他毅然北上,带着一颗炽热的心站上了1984年春晚的舞台。

除夕夜,张明敏身着米色西装,系着棕色领带,戴着金丝边眼镜,站在央视演播大厅,深情唱响《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歌声一出,观众席掌声雷动,亿万观众被深深打动。

无数海外华侨泪流满面,中央领导胡耀邦甚至连夜要求复制录像带,带着全家学唱这首歌。

张明敏一夜成名,成为首位登上春晚的香港歌手,他的歌声不仅唱出了爱国情怀,也为两岸三地的情感融合架起了一座桥梁。

春晚的辉煌并未让张明敏在香港迎来鲜花和掌声,反而是冷眼与打压。

当时的香港仍受港英政府影响,部分人对内地抱有偏见,爱国情怀被视为“政治风险”。

张明敏因《我的中国心》在内地爆红,却在香港被贴上“爱国歌手”的标签,遭到娱乐圈的排挤。

唱片公司与他解约,电台停播他的歌曲,演出机会几乎归零。

这一封杀持续了14年,从1984年到1997年香港回归,他几乎在香港乐坛销声匿迹。

面对这样的打击,换作旁人或许早已妥协,但张明敏没有。

他淡然回到电子表厂,继续当工人,靠微薄的工资养家。

唱爱国歌不是错,是身为中国人的担当,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被香港封杀的日子里,张明敏没有沉沦,而是将目光转向内地。

1985年他在北京举办了“爱我长城,修我长城——张明敏‘中国心’演唱会”,这是他首次在内地开唱,一连四场,场场爆满。

此后,他跑遍全国,五年间在内地举办了200多场演唱会,唱着《中华民族》《我是中国人》等歌曲,用音乐点燃观众的爱国热情。

这些演出不仅让他重拾舞台,也让他成为内地与香港文化交流的使者。

1990年北京成功申办第11届亚运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赛事,但资金短缺成为难题。

张明敏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决定为国出力。

他和妻子商量,抵押了婚房,卖掉奔驰车,筹集了60万元(相当于今天6000万的购买力),全部捐给亚运会组委会。

中介嘲笑他“爱国痴”,但他毫不在意。

更令人震撼的是,他还发起全国巡演,24个城市,154场演出,嗓子出血、发烧39度、零下25度的严寒都挡不住他的脚步,不是简单的捐款,而是倾家荡产的奉献。

张明敏用行动证明,他的“中国心”不仅是歌词,更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他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也让内地观众更加喜爱这位香港歌手。

90年代初,香港乐坛的封杀让张明敏逐渐淡出歌坛,他转而投身商海,尝试开卡拉OK厅、酒吧和广告公司,但大多以失败告终。

直到后来,他担任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执行董事,凭借韧劲和智慧积累了过亿身家。

事业成功后,他没有忘记初心,70%的时间投入公益,组织香港青年到内地交流,赈灾扶贫、希望工程,处处可见他的身影。

1997年香港回归,张明敏再次登台,唱响《我的中国心》,将歌词改成“我们的中国心”,寄托对祖国统一的喜悦。

2014年他创作《我的中国梦》,延续爱国主题;疫情期间,他又写歌鼓励两岸人民共克时艰。

他的儿子张颂华,名字寓意“赞美中华”,也在2018年登上央视,父子同台唱响《我的中国心》,将这份情怀代代传承。

2025年9月3日,张明敏受邀参加“九三阅兵”,与甄子丹、霍震霆等香港名流共同观礼。

这场阅兵不仅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张明敏的出现也表明,他的所作所为,国家没有忘了他。

从被封杀的歌手到阅兵观礼的座上宾,张明敏用40年的坚持,证明了爱国不是口号,而是一生的行动。

信息来源:

来源:微光的藏书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