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迎英魂:3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70年后归乡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15:09 2

摘要:2025年9月12日上午,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空气比往常更显庄严肃穆。一架喷涂着中国空军标志的运-20专机缓缓穿过“水门”——这一航空领域的最高礼仪,为70多年前长眠异国的30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铺就了回家的“水廊”。舱门开启的瞬间,覆盖着鲜艳五星红

2025年9月12日上午,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空气比往常更显庄严肃穆。一架喷涂着中国空军标志的运-20专机缓缓穿过“水门”——这一航空领域的最高礼仪,为70多年前长眠异国的30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铺就了回家的“水廊”。舱门开启的瞬间,覆盖着鲜艳五星红旗的烈士遗骸棺椁次第出现,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于此,这一刻,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画上句号,英雄们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怀抱。

10时57分,运-20专机的起落架触地,标志着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任务进入最后阶段。早在专机进入中国领空时,4架歼-20战斗机便已升空护航,四架战机呈梯队伴飞,在机场上空通场而过,“双20”同框的画面,既是当代中国空军对先烈的崇高致敬,也让在场民众看到了祖国如今的国防实力——这是先烈们当年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的和平,如今已由强大的力量接力捍卫。

此次执行任务的运-20有一个特殊的呼号“跨江50”,“跨江”呼应着当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壮举,“50”则暗含对那段历史的深切缅怀;4架护航歼-20的“凯旋”呼号更直白传递着心意:70多年后,英雄终于凯旋。机舱内,机组人员早已将烈士棺椁擦拭得一尘不染,每当目光触及棺椁,他们都会庄重行军礼;机舱广播里响起的话语——“异国埋忠骨,山河盼英魂……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历史没有忘记你们”,一字一句都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思念。

迎回仪式上,解放军官兵持枪鹄立,军容严整得让人不忍打破这份肃穆。当礼兵们抬起烈士棺椁时,他们特意将步速调整为每分钟80步,比常规齐步速度慢了近一半,这缓慢的步伐里,藏着对先烈最温柔的敬意,仿佛在轻声诉说:“英雄,别急,我们慢慢陪你回家。”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志愿军老兵格外显眼,他已是耄耋之年,却坚持拄着拐杖站在最前排,看着棺椁的瞬间,老人泪流满面,颤抖的双手反复擦拭眼角——他或许在这些英灵身上,看到了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终于能一起“回到”祖国,这份重逢来得太迟,却也足够珍贵。

值得铭记的是,这些烈士遗骸的回家路,并非一蹴而就。从第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2014年归乡至今,12年时间里,祖国从未停下接英雄回家的脚步。此次随遗骸一同归来的,还有267件遗物,每一件都可能是烈士当年用过的水壶、钢笔,或是一块磨损的衣料,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品,都是英雄们曾经鲜活存在的证明。仪式结束后,70辆警用摩托车组成的骑警车队,以最高规格护送烈士遗骸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沿途民众自发驻足,目送车队前行,无声的致敬在街头蔓延。

30位烈士的名字或许已难以全部考证,他们的模样也可能只存在于老照片中,但他们的功勋早已刻进民族的记忆里。70多年前,他们为了保家卫国、守护和平,毅然奔赴战场,将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70多年后,祖国用最高礼遇接他们回家,用12年的坚持证明“每一位英雄都不会被遗忘”。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归乡,不仅是对烈士的告慰,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当我们看着“双20”护航、看着老兵落泪、看着民众致敬,便会明白:英雄从未远去,他们的精神始终是照亮我们前行的光,而这份对英雄的铭记,也将成为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来源:跨界创想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