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特约评论员 上官东 )此次罗永浩和西贝关于预制菜的纷争,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微博。罗永浩称,好久没吃西贝,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价格还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特约评论员 上官东 )此次罗永浩和西贝关于预制菜的纷争,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微博。罗永浩称,好久没吃西贝,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价格还贵。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在这个就连AI内容都会被监管要求签署声明的时代里,假如有人采用预制菜供应餐食?理应醒目标注。罗永浩的这个建议提得好!
不过,如果人家并没有采用预制菜呢?
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回应罗永浩,否认西贝用预制菜,并公布罗永浩在店内的用餐小票。“罗永浩来到西贝中粮祥云小镇店用餐,一共点了13道菜,其中有2道点了两次,总共15道菜。这里面没有一道是预制菜。”
罗永浩公开表示:“嫩烤的大黄鱼只有小小的一片也是特腥,现场没有看到莜面的现搓表演,面汤都是隔夜的味道,牛肉土豆条感觉也是隔夜的炖菜。”
11日晚间,贾国龙表示要走法律程序,“一定会起诉他。”罗永浩则回应称“准备好了”,并悬赏10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双方“口水战”不断升级。
贾国龙称,国家对预制菜的标准有严格定义,按国家规定,西贝门店没有一道菜品是预制菜。
以上贾国龙提到了“国家对预制菜的标准有严格定义”,那么这个定义的标准是什么呢?
综合网络上的评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常识的预制菜应该就是指提前制作好,点单后经过简单加工即可送餐上桌。更专业的认识,可能就是经过工厂化生产配送的各种菜品。
不过常识归常识,事实上具有法律法规意义上的预制菜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定义。
据澎湃新闻记者查询,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等进行界定,并明确了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使用预制菜明示等内容。
此次《通知》发布后,从国家层面对预制菜作了重新定义,重新约束了预制菜的范围。《通知》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预制菜不包括主食类食品。
此外,《通知》中也规定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
在新的定义下,预制菜的范围和以往行业通用分类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明晰了中央厨房模式下预加工的界定范围。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当时指出,预制菜范围应当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考虑到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另一方面,突出菜肴属性。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这意味着,消费者印象中的即食和即配类产品将不再属于预制菜范畴。
以西贝为例,贾国龙在接受采访中指出,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配送到门店的原料例如毛菜(带泥带土)预加工成净菜、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等。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
以上,普通消费者对预制菜概念的常识认知,与预制菜国家标准中的定义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就算是预制的,也不代表就是预制菜!罗永浩这次和西贝扯瓜赢不了!
以上综合北京日报客户端百家号、澎湃新闻公众号等相关消息
图片来源:罗永浩微博
如有侵权,请向华闻之声公众号后台私信提供证明后删除
同步分发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聚合媒体
责任编辑:胡宇春
来源:华闻C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