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青同心播撒科学种子,东西协作共育创新未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16:44 2

摘要:9月13日,“科创校长空间站”暨科普援青行动启动仪式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式举办,通过沪青两地线上线下联动,为青海果洛州的青少年们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9月13日,“科创校长空间站”暨科普援青行动启动仪式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式举办,通过沪青两地线上线下联动,为青海果洛州的青少年们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东西协作,科普援青开启新篇章

本次启动仪式是科普援青行动的重要开端,设立上海主会场与果洛州分会场。“科创校长空间站”科普行动旨在扎实推进沪青两地科技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深化两地科学教育交往交流交融,助力青海地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推动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现场,上海市科委副局长级干部谢文澜向青海果洛州捐赠了首批科普资源包,包括科普视频、纪录片和线上教育课程资源等,这些资源将直接惠及果洛州的众多中小学校。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科普援青不是单向资源输送,而是双向赋能。通过‘科创校长空间站’这一平台,我们既输送优质科普资源,更搭建起两地科普教育交流互动的桥梁。”

青海省果洛州校外活动中心主任珺娜措在致辞中称:“这些科普资源如同播撒在高原的种子,必将绽放出灿烂的科学之花。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内容,将帮助高原孩子紧跟科技发展的时代步伐。”

大咖开讲,前沿科学不再遥远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副院长周栋焯,围绕人工智能主题带来两场精彩的科普讲座。

想象一个机器人从冰箱取鸡蛋的场景:它需要先“看到”冰箱和鸡蛋的位置,再“思考”开门角度并考虑鸡蛋易碎的特性,最后小心翼翼地“动手”取出。这一“看-想-做”的连贯思维过程,与人类行为逻辑高度相似,体现了“思维链”技术在机器人推理能力上的突破,这一切都得益于“具身智能”技术的支持。马利庄在《机器人如何认知世界:具身智能的3D感知与思维链》讲座中指出,传统机器人在空间理解、多步推理与动作规划方面存在局限,并提出借助思维链技术,可实现从环境感知到推理决策、再到动作执行的全流程认知。他以中医智能四诊仪为例,展示具身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机器人在高精度感知、自然交互与可解释决策等方面的未来发展。

周栋焯则以《人工智能的神经元故事》为题,解析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如何相互启迪与赋能。他介绍了神经元基本结构与工作机制,以及人工智能中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与运行机制,通过对比两者在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上的共性,揭示其紧密联系与协同潜力,并分享了交大在相关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讲座后,倪闽景和马利庄、周栋焯围绕“科普教育与前沿科技该怎么融合发展,开发适合当地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内容”展开深度对谈。倪闽景强调:“我们并非简单搬运上海的科普模式,而是要结合果洛特色,开发适合当地青少年的科普内容,例如三江源生态保护、藏族文化与科技史等。”

头图为活动现场。上海科技馆供图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