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印本平台投稿须知:arXiv/Research Square 对后续期刊发表的影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3 16:20 1

摘要:在 “抢发成果” 与 “学术优先权” 的双重需求下,预印本平台已成为高校教师分享研究的重要渠道。arXiv 作为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 “老牌平台”,2025 年单月投稿量突破 1.8 万篇;Research Square 则凭借 “全学科覆盖 + 同行评议可

在 “抢发成果” 与 “学术优先权” 的双重需求下,预印本平台已成为高校教师分享研究的重要渠道。arXiv 作为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 “老牌平台”,2025 年单月投稿量突破 1.8 万篇;Research Square 则凭借 “全学科覆盖 + 同行评议可选” 模式,成为生命科学、医学领域教师的新选择。但不少教师仍有顾虑:投过预印本的论文,还能再投期刊吗?会被认定为 “一稿多投” 吗?本文结合期刊编辑访谈与投稿案例,详解预印本投稿的核心要点。

首先需明确关键原则:预印本是 “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草稿”,仅代表成果初步分享,不属于正式发表范畴 —— 这是所有主流期刊的共识。《自然》《科学》等顶刊均在作者指南中明确:“已在预印本平台发布的论文,不影响向本刊投稿”。但需注意 “主动声明” 义务:向期刊投稿时,必须在 cover letter 中注明预印本链接及发布时间,隐瞒预印本投稿记录,反而可能因 “学术诚信争议” 被拒稿。某高校物理学院刘老师 2024 年将量子计算相关论文投至 arXiv 后,向《Physical Review Letters》投稿时主动声明,最终论文顺利发表,从投稿到接收仅用 3 个月。

两大平台的定位差异,需针对性调整投稿方式。arXiv 侧重 “快速发布”,提交后通常 1-3 天即可上线,适合基础学科领域 “抢优先权”,但不提供同行评议服务 —— 若后续投期刊,需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后,在 arXiv 上传 “修订版” 并标注 “此版本已提交至 XX 期刊”,避免读者混淆不同版本内容。

Research Square 则提供 “可选同行评议” 服务:支付 300-500 美元,可获得 2 位领域专家的评议意见,修改后标注 “Peer Reviewed”(同行评议通过)。这种模式更受医学、生命科学领域认可,因该领域期刊更关注研究的初步可靠性。某高校医学院张老师将新冠疫苗相关研究投至 Research Square 并选择评议服务,后续向《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投稿时,附上预印本的评议意见,审稿周期缩短近一半,且未被要求补充额外实验。

虽多数期刊认可预印本,但仍有少数期刊(如部分人文社科类期刊)对 “先投预印本” 持谨慎态度。投稿前需在期刊 “Author Guidelines” 中检索 “preprint” 关键词,确认是否接受及具体要求。例如《中国社会科学》明确 “不接受已在预印本平台发布的论文”,而《经济研究》则允许投稿,但要求删除预印本中的 “结论部分”,避免影响审稿公正性。

预印本无需包含完整数据与讨论,核心是 “呈现核心发现 + 研究方法”,保留部分细节(如补充实验数据、拓展讨论)用于期刊投稿。若预印本已公开所有数据与结论,期刊可能认为 “创新性不足”—— 某高校化学学院李老师曾因在 arXiv 上传完整实验数据,后续投《Angewandte Chemie》时,审稿人认为 “核心成果已公开,缺乏新信息”,最终被拒稿,需补充新实验后才重新接收。

向期刊投稿后,需暂停预印本的 “主动推广”:不在学术会议上重复报告同一内容,不通过社交媒体大量转发预印本链接 —— 部分期刊会认为这是 “变相发表”。正确做法是:期刊接收后,在预印本平台标注 “此论文已被 XX 期刊接收,将正式发表于 XX 卷 XX 期”,并补充期刊的 DOI 号,实现预印本与正式论文的关联。

预印本平台是学术传播的 “加速器”,而非 “绊脚石”。只要明确平台差异、遵守期刊规则、主动声明关联,就能既抢占学术优先权,又不影响后续正式发表。对高校教师而言,合理利用预印本,可让研究成果更快获得关注,甚至吸引潜在合作方 —— 这正是预印本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

来源:袁了了的论文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