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0月4日,袁岚峰邀请四位专家在合肥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座谈,共同解读关于地震的知识。这四位专家是: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姚华建博士,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
2024年10月4日,袁岚峰邀请四位专家在合肥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座谈,共同解读关于地震的知识。这四位专家是: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姚华建博士,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特任教授李泽峰博士,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警速报部主任孙丽博士,安徽省地震局地震预报首席专家李玲利博士。
本片为活动精彩片段第八条:是不是今后对地震研判会越来越深入?
袁岚峰:所以我是不是可以理解,就是说随着我们这个数据的积累,就是我们对于这个地区发生地震的这个可能性的理解就会更深入了。现在是说根据更多的数据看起来它发生大地震可能性还是很低,但是我们对这个结论的置信度就更高了。
李玲利:是这样的,对。因为我们是要需要对,因为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都需要不断的累积了以后,我们去重新认识它,重新一点点。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发生过4级地震,我们就没有这些认知,我们也没有这些资料。这个地震来了以后,我们多了一些资料,自然我们会对它的认识就更加的深刻了。以前这个地方没有断层,现在通过这地方发现好像是有一条断层,要不然这些地震活动哪来的。那么我们就对这个断层以后还会开展更多的工作,去探查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的地震工作,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资料,一个契机。
袁岚峰:所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就是那个基本的结论没有改变,但是它那个结论的可信度提高了。
李玲利:后面我们还会根据余震的发展,或者一些新的情况的出现,包括我们地球物理学的观测。刚才我们讲了,像我们这个地震局做这个电磁的监测,做形变的监测,做流体的监测,我们都是日常工作。所以一旦有一些新的情况,突发的情况,我们跟台网中心联合会商,一定会及时的发布一些相关的更新的这种信息。
来源:袁岚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