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家教之族,切不可与为婚姻。娶妇固然不可,嫁女亦不可。——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家训不仅代表了各个家族的生存智慧,也是各家族繁衍壮大的真实写照。
南北朝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代的朱柏庐的《朱子家训》都是家训中的经典。
每一个姓氏,都诞生过许多贤者名人,留下过许多祖训家规。
诗词君整理了25个姓氏家训!你姓什么?你的家训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1-
叶氏家训
无家教之族,切不可与为婚姻。娶妇固然不可,嫁女亦不可。——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释义】没有家教的家庭,切不可与之通婚。娶媳妇固然不可以,嫁女儿也是不可以的。
【作者介绍】叶梦得,宋代词人,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
-2-
朱氏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释义】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出自朱伯庐《朱子家训》。
【作者介绍】朱柏庐,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著有《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训》,全文 524字,从衣食起居到为人处世,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成为有清以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3-
包氏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包拯家训》
【释义】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
【作者介绍】包拯,中国北宋政治家。“包青天”的原型。
-4-
崔氏家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崔瑗《座右铭》
【释义】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
【作者介绍】崔瑗(77年—142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
-5-
司马氏家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
【释义】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
纵观历史,越是富贵的大的家族,越是传承百年的家族,越懂得细水长流,懂得勤俭节约,懂得独善其身,低调简朴。
【作者介绍】司马光,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曾主编《资治通鉴》。
-6-
欧阳氏家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释义】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作者介绍】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7-
诸葛氏家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作者介绍】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曾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8-
刘氏家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释义】刘备告诫儿子,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做。这句箴言不仅是刘氏家训,也被其他家族奉为圭臬。
【作者介绍】刘备,东汉末年政治家,三国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9-
高氏家训
世间惟财色二物最迷惑人,最败坏人。故妻妾而外,皆为非己之色。淫人妻女,妻女淫人,夭寿折福,殃留子孙,皆有明验显报。——高攀龙《家训》
【释义】世间只有财物和女色最能使人迷乱,最能使人败坏。因此妻妾之外,都是不属于自己的女色。淫人妻女,妻女淫人,会使人寿命变短福气折损,殃及子孙,都有明验显证。
【作者介绍】高攀龙(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中国明末东林党领袖、政治家、思想家。
-10-
颜氏家训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颜之推《颜氏家训》
【释义】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兄长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会温顺了。
颜之推认为教育子女是作父母的严肃而重要的课题。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主张从胎教开始。
【作者介绍】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教育家。
-11-
袁氏家训
人之父子,或不思各尽其道而互相责备者,尤启不和之渐也。若各能反思则无事矣。——袁采《袁氏世范》
【释义】家庭之中,父子之间不能壁垒森严,而是需要相互沟通体谅,以己度人,努力建立起一架理解的桥梁,方能上孝其父母,下育其子女。
【作者介绍】袁采,字君载,衢州信安(今浙江省常山县)人,南宋孝宗时学者,袁采的著述中,以治家格言之作《袁氏世范》最受世人推崇。
-12-
姚氏家训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姚舜牧《药言》
【释义】甘愿食用菜根度日,体现安于困苦的物质生活,就什么事都干得成。过于娇生惯养的人,只是外面好看,实际却没什么用处。
【作者介绍】姚舜牧,字虞佐,乌程人。明代万历初举人。历官新兴、广昌二县知县,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
-13-
方氏家训
世之昏庸,多惑乎此,人告以善,反谓非是。家国之亡,匪天伊人,尚审尔听,以正厥身。——方孝孺《家人箴》
【释义】世上昏庸的人,多被他们迷惑,人家告诉你的是善,你反而认为不是。家庭和国家的灭亡,不是由天,而是由人决定的,请你谨慎听人说话,以使自身端正。
【作者介绍】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浙江宁海人。明朝官员、学者、文学家、思想家。
-14-
薛氏家训
凡我宗亲,咸听祠训。为父当慈,为子当孝。为兄者当爱弟,为弟者必敬其兄。士农工商,各精其业,冠婚丧祭必循于礼。守法奉公,隆师教子,亲朋有义,闺门有法。务勤俭以兴家,务谦厚以处乡人。——薛侃《中离公祠训》
【释义】凡是我薛氏宗亲,都应该听从祠训。做父亲要慈爱,做儿子要孝顺。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哥哥。士农工商,各精其业。无论成人、结婚、丧葬、祭祀各项事宜,都要遵守礼法。守法奉公,尊师教子。亲朋之间讲究情义,闺门之内讲究法度。居家要勤劳节俭,与乡人相处要谦虚宽厚。
【作者介绍】薛侃(1486年—1546年),字尚谦,因曾讲学中离山,世人称中离先生。明代潮州府揭阳人(今潮州市潮安县)人。
-15-
吕氏家训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吕坤《孝睦房训辞》
【释义】一个家族要传承下去,就一定要读书和耕种。一个家族如果要兴旺,就一定要节俭和勤劳。一个家族要安宁,就一定要谦让和容忍。
【作者介绍】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一字心吾,号抱独居士,归德府宁陵(今属河南商丘)人。明朝官员、大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16-
张氏家训
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便是好人家。——张履祥《训子语》
【释义】一个家庭不论贫穷还是富裕,地位尊贵还是卑贱,只要家里家外都勤劳谨慎,遵守礼制敬畏法度,崇尚谦恭和气,看重说法羞耻,就是好的家庭。
张履祥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江山易主,民族危亡,天灾人祸不断,深重的社会危机震荡着他的心灵,这才导致张氏很是注重安定和谐环境的重要。
【作者介绍】张履祥(1611年11月5日—1674年8月29日),字考夫,号念芝,浙江桐乡人,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
-17-
孙氏家训
夫家所以齐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孙奇逢《孝友堂家规》
【释义】一个家庭之所以和睦齐心,是因为父亲慈爱、孩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丈夫健康、妇女安顺。
家庭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每个人都要在家庭中做好多重角色。孙家注重对家庭成员关系的教化,只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培养,才会让一个家族长青不败。
【作者介绍】孙奇逢(1585年—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明末清初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明末清初理学大家。
-18-
爱新觉罗氏家训
父母之于儿女,谁不怜爱?然亦不可过于娇养。若小儿过于娇养,不但饮食之失节,抑且不耐寒暑之相侵。即长大成人,非愚则痴。——爱新觉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
【释义】父母对于自己的儿女,谁会不疼爱呢?然而,也不可以过于娇生惯养。如果小孩子过于娇生惯养,不但在饮食方面失去应有的规律,而且不能抵御寒暑的侵袭。即便是顺利长大成人,不是愚钝就是呆傻。
【作者介绍】爱新觉罗▪玄烨,清代康熙皇帝
-19-
何氏家训
学业在我,富贵在时。在我者不可不勉,在时者静以俟之。——何耕《示子辞》
【释义】如何做好学业,在于自己的努力,什么时候富贵,等待天时。该我勤奋时,不能不努力发奋,该天时时,要静静等候。
【作者介绍】何耕(1127—1183),字道夫,号怡庵,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四川类试第一。孝宗淳熙中历户部郎中、国子祭酒,出知潼川府。
-20-
王氏家训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王阳明《示宪儿》
【释义】孩子们啊,请听教诲:勤奋读书,须要孝悌。为人谦恭,遵守礼仪。节制饮食,戒除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性,不要斗气。不指责人,反求诸己。能忍让人,乃为有志。能包容人,方成大器。
【作者介绍】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21-
陆氏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陆游《放翁家训》
【释义】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22-
曾氏家训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
【释义】如果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努力操练和学习技术本领,积极煅练自己的体魄,感觉到自己知识太少时就加倍努力去学习知识,时时刻刻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够做到通过增长自己的学识来增长自己的才干。
【作者介绍】曾国藩,“晚清名臣”,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3-
黄氏家训
人家以道德为本而不在势力。父子至性在道德,夫妇至恩在道德,兄弟至亲在道德,长幼至爱在道德,婢仆至恭在道德,亲友至情在道德,以至读书为仕只在道德而不在富贵。故可仕、可止、可久、可速,各随其宜,庶几不为市井庸俗之鄙夫!——黄绾《家诫》
【释义】家庭的根本在于道德而不在势力。父子至性在道德,夫妇至恩在道德,兄弟至亲在道德,长幼至爱在道德,奴婢仆人至恭在道德,亲戚朋友至情在道德,以至于读书做官,也只在道德,而不在于富贵。所以可以做官,可以居家,做官时间可以久一点,也可以短一点,总之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才能不沦为市井里那些见识浅陋的庸俗之辈。
【作者介绍】黄绾(1480年3月31日—1554年9月30日),字宗贤,号久庵居士,又号石龙。明朝中期官员、哲学家。
-24-
吴氏家训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吴麟徵《家诫要言》
【释义】为人气度和胸襟一定要大一些,心境一定要宽和一些。一个念头错了,可能比毁身败家还严重。
【作者介绍】吴麟徵(1593—1644),字圣生,一字耒皇,号磊斋。浙江嘉兴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建昌推官,丁父忧辞归。
-25-
羊氏家训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羊祜《诫子书》
【释义】谦恭是道德的纲领,谨慎是行为的根本,希望你们说话忠诚真实,行为忠厚恭敬,不要空口许诺别人以钱财,不要传播缺乏根据的言论,不要听信别人诽谤或称赞的话语。如果听到别人的过失,耳朵听进去即可,嘴上再不要讲出来。
【作者介绍】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