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顶流?博物馆镇馆之宝遇到甜品,文物故事有了“甜蜜叙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18:20 1

摘要:越来越多餐厅掀起“文物入馔”潮流,让原本静静陈列的文化符号一一复刻进餐盘,化作布丁、慕斯与甜点。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吕惟伊

在杭州,与文物相遇早已跳出“博物馆展柜前打卡”模式。

越来越多餐厅掀起“文物入馔”潮流,让原本静静陈列的文化符号一一复刻进餐盘,化作布丁、慕斯与甜点。

“这个小醒狮也太好吃了!”“可以吃的‘彩凤鸣岐’古琴!”不少市民慕名而来,以一种甜蜜的方式与传统文化撞个满怀。

复刻吴越文化博物馆五代狮形摆件的狮如意布丁。受访者供图

五代狮形摆件变布丁

月销300份的“事事如意”

吴越文化博物馆里,有一款狮如意布丁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成了最火热的明星IP之一。

杭州临安陌上花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巧玲说,这款布丁的原型,正是吴越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代吴越国・狮形水晶摆件。

“当时筹备博物馆周边产品时,我们一下子就在众多一级文物里挑中了这个狮形水晶摆件。”梅经理解释,“它造型比较憨厚可爱,而且‘狮’与‘事’谐音,恰好契合大家对‘事事如意’的美好期许,我们在此基础上打造了‘狮如意’萌宠IP。”

为了让文物以最逼真的姿态走进餐盘,团队决定采用1:1复刻的方式,但光是脱模环节,就让团队屡屡碰壁。

“最初尝试的4个配方,做出的布丁要么形态坍塌,要么口感软烂,脱模后很难维持形状。”

直到第五次调整配方,才做出Q弹完整,完美还原狮形文物细节的布丁。

如今,狮如意布丁已成为吴越食趣的“明星产品”,平均每月销量稳定在300份左右。

除了门店销售,还走进企业团建,作为一款别出心裁的小食甜点,既可爱又能讲故事。

“我们想结合一些潮流元素,让更多千年文物实现‘年轻化转身’,更好传播临安千年文化基因。”梅经理告诉记者。

她透露,接下来团队将开发新的文物主题烘焙产品。“之前已经把吴越文化博物馆的秘色瓷皮囊壶、鎏金银三足乌饰片打印成了3D打印巧克力,接下来还想以鸳鸯白玉雕组件等文物为原型进行更多创作。”

狮如意造型憨厚可爱。受访者供图

唐代彩凤鸣岐成慕斯

餐盘里的“千年名琴”

“为了这张琴,我特意从九堡赶来。”市民申女士说。

作为古琴爱好者,她时常周末来浙江博物馆参观镇馆之宝之一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这一次,她不只是观摩文物。

“前几天我在网上刷到‘彩凤鸣岐’居然被做成了慕斯,感觉很新奇,周末就过来打卡。”申女士边说边对着盘中的慕斯仔细拍摄,“口感也不错,里面是我喜欢的抹茶味。”

记者看到,这家“之也茶空间”店内还有两款甜品,分别复刻博物馆内的龙泉窑青瓷莲花纹鸟盏和良渚玉琮。

不少顾客选择了青瓷鸟盏慕斯。

“我对冰箱贴不太感兴趣,但是蛋糕可以看可以吃,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文物的造型,还挺有意义的。”市民周先生说。

不少食客品尝前都会先仔细观察和拍摄慕斯的细节,有的还会拿出手机对比文物照片。原本简单的用餐场景,变成小型“文物鉴赏会”。

彩凤鸣岐慕斯复刻了浙江博物馆的落霞式 “彩凤鸣岐” 七弦琴。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元代高足瓷杯变慕斯

独一无二的爱情象征

杭州不少甜品店也开始将文物元素融到蛋糕创作中。

“我们这款玉窗絮语慕斯的灵感就源自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

“叁生恬铺”工作人员王笑笑说,“这款瓷杯在元代烧造的同类器物中独一无二,青白釉下透出的绯红,像极了恋爱时脸颊的红晕,符合我们想要表达的爱情主题。”

“我们是今年2月开始设计的,7月正式上线。现在每月销量都有200多个,七夕期间订单更集中,那几天卖出了四五十个。”

为了还原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的独特色彩,团队进行了数十次的调试。“我们采用喷砂工艺,将加热成液体的可可脂喷在慕斯表面,低温凝固后形成颗粒感的纹理。”

玉窗絮语慕斯的颜色灵感来自于元代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此外,王笑笑团队走遍杭州大街小巷,在设计轮廓时选用了一些常见的花窗造型。“玉窗絮语的造型就是复刻了杭州寺庙常见的石雕花窗。”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甜品,让大家在品尝美味的同时,留意到身边的文化元素——可能是一扇老窗,一个文物,它们都是杭州的文化记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