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居然能在社交平台看到“吃饭都能打官司”?就因为罗永浩在西贝吃了顿饭,吐槽说全是预制菜,结果这事愣是把西贝送上了热搜,还直接撕到要法庭见。让我最惊讶的是,那盘鱼头卖180,鸡汤150,结果你点出来还有网友跟贴,说菜根本不是刚炒的,是半成品一热
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居然能在社交平台看到“吃饭都能打官司”?就因为罗永浩在西贝吃了顿饭,吐槽说全是预制菜,结果这事愣是把西贝送上了热搜,还直接撕到要法庭见。让我最惊讶的是,那盘鱼头卖180,鸡汤150,结果你点出来还有网友跟贴,说菜根本不是刚炒的,是半成品一热,这让不少忠实食客都膈应得很。现在餐饮圈热闹得像现场直播似的,连我菜市场买西红柿都被摊主聊到这事,看得出来,大家是真有话要聊。
其实罗永浩不是第一次说话冲,这回他在西贝点了十五道菜,大部分还都吃光了,服务员问咋样,他还说“挺好”。等结账了,还悄悄把会员积分领了,转身一个小时,上网直接开怼,说“恶心”。这操作,西贝老板贾国龙看得直乐,马上公布罗永浩用餐细节,弄出“两面派”的标签,不光不认怂,还搞起“罗永浩菜单”,意思就是顾客点菜单里任何菜,只要觉得不行,直接不收钱。
结果网友一下子被点燃了。有人说罗永浩就是爱蹭热度,有人说他其实是拿服务员当“和事佬”,吃饭时哪敢直接说难吃,伤人面子不值当。更多人倒是帮着罗老师,觉得贵菜不值,预制不预制压根无所谓,关键你别“拿半成品当现炒”还高价卖,那就是糊弄人。
说到预制菜这事,我真觉得特别有必要聊聊。大餐厅像西贝这种,客流量大,羊腿是半熟存着,点了再加热,叫“预加工”,不少人不买账,说这就是预制菜。商家又说,牛大骨、莜面、蔬菜都是现炒,只有一部分在中央厨房切好,到门店才下锅。这个环节我站一边也挺纠结,谁告诉你中央厨房做的就一定比门店炒的差?但只要明码标价,咱吃饭花的钱和入口的料得对得上啊。
要是是买回家吃,谁不是拿速冻饺子沾点醋?但你进了餐厅,花一百多吃个鱼头,还想着得是师傅的手艺,不是后台一个盒子。数据说明问题,据各家菜品公开价,有些品种已经逼近高端餐厅的水准,不少消费者看到菜单,头一个反应就是“要是还不是现炒,那我真不愿买单”。看评论区,有人直接说,“西贝就是用预制菜假冒现炒”,更有人骂“骗人”。
不过你说“预制菜”有啥原罪吗?其实还真没有。像肉夹馍,那肉肯定是提前卤好的,饼也是批量做出来,点了就组装。你要说这不算预制菜,那到底算可问题在于,被坑的感觉别太重。餐厅用不现炒的工序,把‘师傅现做’包装成噱头加价,那种“不值”的心理谁都绕不过。当面忍着点,背地里说难吃,也没谁愿意伤和气,只能网上讨个说法。
西贝这回也算豁得出了,干脆全国推广“罗永浩菜单”,让每个顾客都能临柜试试,觉得难吃不花钱。看着像赔钱,实际上是一招“公关反击”,把罗老师的吐槽转成自家活广告,赚足了曝光。反手还能说“我们不怕比”,就跟菜市场摊主敢满街吆喝自己新鲜一样,吃不满意不收费。
大家支持罗永浩的另一个关键,就是价格。西贝鸡汤卖到150以上,鱼头180,还没加其他菜,算下来随便一顿饭就上千块。这种价位你就得让人吃出大师级手艺,哪怕是个小炒,得是刚起锅就端上桌的标准。网友吐槽说“家里灶台都能做的,凭啥贵这么多”,这种反感其实很普遍。公开资料显示,大众餐饮平均单价都在几十块,西贝的定价翻了好几倍。要是预制菜成了主力,价格还卖这么贵,消费者可真心吃不下去。“高价配预制”这槽点,一下子就戳在了大家心里最敏感的地方。
不过仔细琢磨一下,罗永浩怼归怼,他也没真说那天菜多难吃,主要是“贵的不值”。用预制菜不犯法,但你卖高价还装现炒,这点“不坦诚”才最难让人买账。连我朋友圈老李都在聊:“只要说清楚哪道菜是预制,哪道现炒,我愿意买贵点,但别忽悠我。”这感觉和买西红柿一样,摊主提前说是冷库货,心里就有数;非要说是刚摘的新鲜,结果切开一看没味道,谁不得上火。
眼下西贝也不服气,索性把事闹大了,称要告罗永浩,还把后台用菜流程晒出来,放视频证明“门店做熟”。这点上我挺佩服他们的底气,毕竟大多数餐厅用的半成品,多少还是怕顾客知道,但西贝反而拿这个当招牌继续推。可罗老师也不示弱,网上说要悬赏十万堵证据,要真能搞出点新内容,就是一场餐饮界的“大直播”。
这件事绕来绕去,最关键的还是知情权和价值感。预制菜并不是问题,谁家团圆饭不买点现成的?但你收了高价,把快餐当现炒卖,那就是诚信问题。公开数据显示,餐饮行业用预制菜比例一路上涨,不少商家为了节省人工提效,开始大规模上半成品。消费者最在乎的,是自己的钱花得值不值,口感是不是对得起价格,以及菜单到底还有啥“隐形套路”。
有个网友留言让我感受特别深:“罗永浩其实是帮大家说出了不敢说的话。”这背后没准还真藏着点大众心声。说菜好吃难吃,其实不是谁都能明说,有时候只想要个当面公平。餐饮企业也得明白,现在不是十年前,信息透明度高,大众的忍耐度可低了。谁骗人,马上就能被拎出来公示,所以坦诚才是最高级的营销手段,用什么食材就直接写出来,别等顾客吃完才后悔。
西贝和罗永浩的这场交锋,不管最后结果咋样,影响可不光是菜价这么简单。它其实是一场与“透明”和“诚信”有关的行业大考。谁敢直面顾客,谁就能拿下人心。这件事真不像之前的打嘴仗那么简单。同类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下一家餐厅只要出一点纰漏,估计也难逃被推上热搜的命运。
我得补一句,预制菜不是原罪,关键你得实在。消费者不怕花钱,也不怕二次加工,怕的就是贵了还被糊弄。如果所有餐厅都能学会把“小动作”写在菜单上,预制和现炒一句明白,其实饭点里就能多出一份信任。透明就是底气,诚信就是金字招牌,做生意,说到底还是这一点最管用。
眼下西贝和罗永浩的“饭碗之争”,估计还得闹一阵。等官司有了结果,谁惨谁赢都能看出点行业风向。对我们普通吃饭的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头顶上的那块牌子说得清楚:你吃的到底值不值。商家敢把所有的真话都亮出来,顾客自然不会为难你。这个局面,也许就是中国餐饮未来真正的“分水岭”。
来源:空仔想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