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2025年9月是全国首个科普月,自然资源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组织全系统开展自然资源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
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2025年9月是全国首个科普月,自然资源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组织全系统开展自然资源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提高公众自然资源科学素养,普及海洋防灾减灾知识,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农科院附小、海洋出版社、天津泰达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展系列科普开放日活动。
01 走进科学前沿,探访国家
海洋灾害预警报新业务平台
2025年,预报中心新一代海洋预警报业务平台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海洋预警报能力迈入“自主化、全球化、数智化、精细化”的新阶段。活动当天,预报中心专家团队向来访人员现场讲解了风暴潮、海浪、海啸、温盐流、海洋气候、海洋气象、极地和海冰、深海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以及数据融合等专业知识。通过参观,专家团队和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该平台的创新技术,系统了解了我国当前海洋预警报工作。
02 科技赋能,讲好自然资源故事
为切实做好全国科普月活动,丰富活动形式,预报中心安排相关领域专家,分别以“探秘海洋 走进极地”和“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海洋预报新实践”为主题为同学们讲授生动的科普文化讲座。专家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工作体验,深入浅出讲授科普课程,现场知识氛围浓厚,激发了同学们的强烈求知欲,有奖问答更将讲座带入了高潮。通过讲座更生动地科学普及了海洋防灾减灾知识,也让同学们感受到科技对生活的巨大改变。
03 互动体验中读懂“预警密码”
由预报中心原创的互动体验类活动《小号角海洋服务站》,同学们通过扮演海况分析师,在预报中心高清虚拟演播室现场录制“小号角海洋服务站”科普视频,内容涉及风暴潮、海浪、潮汐等科普知识,实时海况播报、滨海出行等。同学们不仅能过一把当一名小播报员的瘾,更能通过播报了解到海洋元素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丰富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幕后工作的不易。系列科普短视频制作完成后将通过预报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
04 以“链”为接,积极传递
海洋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为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度,除举办线下活动外,预报中心充分运用各新媒体平台开通“,发布原创科普动画短视频、海洋灾害防御指南、避险等科普知识,增强社会公众对海洋灾害的认知。
为增加互动,本次活动还新增了现场采访环节,不少同学表示,通过参加此次科普月活动,让他们充分了解了我国当前海洋预警报工作的现状、国家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自主创新技术,以及海洋预报科研团队这些“幕后英雄”坚持不懈的努力成果,并深感祖国的强大必须依靠科技自立自强,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的方向。
预报中心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理念,在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同时,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自主创新,为自然资源工作、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贡献力量。
未来两天海洋环境预报
预计明天,
渤海有0.8到1.3米的轻浪到中浪;
黄海有0.5到1米的轻浪;
东海北部有0.9到1.3米的轻浪到中浪;
东海南部、钓鱼岛附近海域有0.8到1.2米的轻浪;
台湾海峡有0.5到0.9米的轻浪;
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有1到1.5米的轻浪到中浪;
南海北部有1到1.5米的轻浪到中浪;
南海中部有0.6到1米的轻浪;
南海南部有0.8到1.3米的轻浪到中浪;
北部湾有0.5到0.9米的轻浪。
预计后天,
我国近海无大浪区。
9月13~17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数值预报
35个美丽海岛环境预报
预计明天,
分界洲岛、蜈支洲岛、永兴岛、黄岩岛、永暑礁附近海域有轻浪但视程为1公里,较适宜乘船出行;
我国其他主要美丽海岛附近海域都是轻浪且视程良好,海况不错,非常适宜乘船出行和海岛游玩。
35个美丽海岛是指以下海岛:
觉华岛、长山群岛、菩提岛、长岛、刘公岛、灵山岛、秦山岛、连岛、崇明岛、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洞头岛、南麂岛、嵛山岛、三都岛、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钓鱼岛、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陵岛、南三岛、东海岛、涠洲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永兴岛、黄岩岛、永暑礁。
更多滨海旅游海况预报 尽在中国海洋预报
“中国海洋预报”微信小程序
“全球海啸预警”微信小程序
来源: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