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艾梅乙” 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3 19:01 1

摘要:“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们可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时由母亲传染给宝宝,因此是妊娠期间需要进行筛查、诊断和尽早干预的主要传染疾病。消除艾梅乙的母婴传播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有重大意义。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们可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时由母亲传染给宝宝,因此是妊娠期间需要进行筛查、诊断和尽早干预的主要传染疾病。消除艾梅乙的母婴传播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有重大意义。

“艾梅乙”的母婴传播途径

艾滋病、梅毒、乙肝可以在孕期、分娩或哺乳期传播给宝宝。如果孕妇被感染却未及时接受干预治疗,有可能在孕期导致宫内胎儿受到感染,如艾滋病、梅毒孕妇可能使胎儿发生流产、早产、死胎、低体重儿和宝宝先天感染HIV、梅毒;感染乙肝的宝宝则可能发展为先天乙肝患者,增加肝硬化、肝癌患病风险。

如何预防和降低母婴传播?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是防治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

婚前孕前:主动筛查,从源头把关。准备步入婚姻或计划孕育新生命的夫妇,应积极参与“艾梅乙”筛查。一旦筛查出感染,也无需恐慌,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规范治疗,待身体状况稳定后再科学备孕,从根源上降低传播风险。

孕期干预:把握关键窗口期,精准施策。孕妇在孕早期完成“艾梅乙”免费筛查,是阻断传播的黄金时期。一旦确诊感染:艾滋病感染孕妇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胎儿感染风险。梅毒感染孕妇接受青霉素治疗,能减少宝宝患上先天梅毒的可能性。乙肝感染孕妇在医生指导下,可在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宝宝被感染几率。

安全分娩与产后护理:医生会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如艾滋病病毒载量、梅毒治疗情况、乙肝病情等,选择合适分娩方式,尽可能减少宝宝在产道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宝宝出生后,立即开展预防性治疗及相关检测。产后定期随访也至关重要,确保阻断成功,让宝宝健康成长。

在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中,营造无歧视的医疗环境,为感染者提供合法权益保障,能够有效减少“艾梅乙”的母婴传播,维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拒绝“艾梅乙”歧视 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一)营造无歧视的医疗环境,包括且不限于:

1.尊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者的生育决定权,如无医学指征或不是不宜生育者,不得任意建议其终止妊娠。

2.不将感染孕产妇和儿童的就诊顺序故意排在最后。

3.不在产房、病房和手术室挂“隔离”字样的门牌,改为在母子保健手册设置标识。

(二)保护感染者隐私

1.不在不合适的时间、场合询问病史。

2.未经本人和家属同意,不公开感染者及其家属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3.在感染者的性伴/配偶通知方面,尊重感染者意愿选择告知方式、时间和地点。

4.所有检测、治疗、调查、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均需要先征得感染者同意,并与本地伦理委员会规定无冲突方可进行。

5.不评判感染者以前或自述行为,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呵斥或孤立“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者,不在公共场所(包括电梯内)议论和评价有关感染者的行为等。

6.在保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者隐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充分的消除母婴传播知识政策、宣传教育服务。

(三)建立服务监督、投诉和反馈机制,公开投诉反馈渠道,落实投诉管理、登记制度。

(四)医务人员及相关服务人员定期接受培训,以确保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无歧视的服务。

什么是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指每个人不论性别,均享有同等的条件充分实现其人权,均能平等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活动并从中受益。

性别不平等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女性在教育、就业、政治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参与度和机会。

男性在家庭角色中承担的压力、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歧视。

性别暴力和骚扰问题。包括对异性的性骚扰、对异性的性别暴力。

女性在健康、生育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成本和负担。

男性在家庭和育儿中的参与度和角色,以及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的职业发展。

社会对男女平等的期望和政策,以及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差异。

反对家庭暴力 拥抱美好明天

1.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2.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对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3.深入实施反家庭暴力法,预防、制止和依法惩治针对妇女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

4.加大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力度。对构成犯罪的施暴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严处理重大恶性案件。

5.加强对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心理抚慰和生活救助。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