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在雅芳中国、阿芙、珀莱雅等多个品牌任职,并拥有超二十年品牌建设、产品开发及全渠道管理丰富经验的Nancy,为百植萃品牌带来了不一样的血液。
9月9日,百植萃前CEO孙晖(Nancy)在小红书文发布长文“告别百植萃”,宣告结束与品牌长达七年的相伴。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距离橘宜集团宣布对百植萃的收购仅仅过去三个月。
百植萃是由中国著名皮肤科专家李远宏教授于2012年创立,Nancy于2018年加入百植萃。
曾在雅芳中国、阿芙、珀莱雅等多个品牌任职,并拥有超二十年品牌建设、产品开发及全渠道管理丰富经验的Nancy,为百植萃品牌带来了不一样的血液。
2018年,Nancy成为百植萃的顾问,重新梳理了百植萃的策略和产品,其称“给百植萃做了一个‘大手术’”。
2019年,Nancy正式成为百植萃CEO,与百植萃首席产品官李远宏教授、皮肤学专家刘玮教授,共同探索品牌生存发展的新路径,并开启品牌的二次转型之路。
成立之初,百植萃是以公立医院等专业渠道为产品推广主阵地,而重新出发的百植萃便锚定敏感肌细分领域,将品牌定位为“问题肌肤的多功效解决方案提供者”。
在精准洞悉市场需求之下,百植萃成功推出第一个爆款——百植萃复合果酸面膜。此后,品牌又陆续推出了主打舒缓修护的升级版百植萃小绿瓶系列等多款明星产品,并保持着较高的用户复购率。
在Nancy的带领下,百植萃通过自主运营实现了“连续三年(2019年到2022年)每年百分之几百增长”。
02昂贵流量成本或成主因品牌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过去几年中,百植萃也曾面临“代工厂生产”相关的舆论质疑。对此,Nancy认为此类争议缺乏逻辑支撑,因为国际知名品牌也普遍采用代工模式。她选择“清者自清”,并未公开争辩。
那么,促使Nancy最终决定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她表示,在2024年疫情结束,疫情后经济恢复疲软,功效护肤市场并没有像曾经那样火爆。
其次是高昂的流量成本与抖音平台机制。让百植萃这种始终依靠自有资金、从未接受外部融资的品牌倍感压力。
“昂贵的流量,对红人的依赖,平台的赛马机制,使得百植萃这样一个自始至终没有融资的品牌,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去参与抖音的火拼,到底是不是对的出路?”Nancy在文中写道。
“流量下降,我很焦虑。是选择亏钱继续做大,还是做靠产品口碑的小而美?”Nancy最后选择了后者。
面对抖音逐渐成为行业排名的主战场,而抖音的逻辑和玩法,需要有一定资本实力来做赌注。她也向一位精通抖音玩法的大佬请教如何做好抖音自播,不过对于没有深厚资本的百植萃来说,这种需要大量砸钱买流量的方式确实不适合。同时,她也坦言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进行这种高风险“赌注”。
今年6月,橘宜集团宣布收购百植萃,品牌正式引入外部资本。三个月后,Nancy作出了与百植萃告别的决定。现在看来,引入资本应对流量困境,也是促成此次收购的背景因素之一。
在品牌进入资本市场后,创始人或CEO离开品牌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6月,小众香水品牌BYREDO创始人Ben Gorham在掌舵品牌19年后,正式告别其一手创立的品牌,将其全权交予意大利美妆巨头PUIG。
无独有偶,一年前,带领澳大利亚个护品牌Aesop伊索走过22年旅程的CEO Michael O’Keeffe,也在品牌被欧莱雅收购仅半年后选择离开。
资本集团的核心诉求通常是最大化股东回报和市场份额,这往往与创始人或灵魂人物坚持的品牌调性、独特设计理念、运营节奏乃至定价策略产生根本性冲突。
对于自己的离开,Nancy持开放态度。她认为,一个优秀品牌的真正成长绝非依赖一代人,它需要经历长期的沉淀才有机会发扬光大。她以Loro Piana结束家族经营,加入LVMH集团为例说明这一点。
资本化是独立品牌寻求规模发展的常见路径,而创始人或灵魂人物的离开,往往是伴随这一过程的“成长阵痛”。这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好坏,而是品牌生命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