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SCO | 朱军教授:DEB研究最终结果公布,中国方案点亮DEL治疗新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3 20:42 3

摘要: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在山东济南举办。在本届大会的淋巴瘤专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报告了全球首个针对初治DEL的Ⅲ期注册临床研究——DEB研究的最终结果,这项西达本胺联合R-CHOP治疗MYC和BCL2双

第28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在山东济南举办。在本届大会的淋巴瘤专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报告了全球首个针对初治DEL的Ⅲ期注册临床研究——DEB研究的最终结果,这项西达本胺联合R-CHOP治疗MYC和BCL2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EL)的关键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无事件生存期(EFS)显著优于对照组,达到研究主要终点。

DEB研究不仅证实了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带来的显著生存优势,更彰显了中国原创研究的影响力,为DEL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范式。

突破DEL治疗困境的中国探索

DEL是指伴有MYC与BCL2蛋白过表达的DLBCL亚型,约占所有DLBCL的30%,预后普遍较差。MYC作为一种原癌基因,其过表达可驱动肿瘤细胞失控性增殖,并参与调控肿瘤微环境;BCL2则作为重要的抗凋亡蛋白,通过抑制Caspase家族蛋白活性,促进肿瘤细胞存活与转移。既往研究表明,MYC与BCL2在致病机制上具有协同效应,导致DEL患者预后不良。多项回顾性分析显示,采用标准R-CHOP方案治疗的DEL患者存在显著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研究者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临床前研究表明,西达本胺联合多柔比星可显著抑制DLBCL细胞生长,基因集富集分析提示该联合方案能够抑制NF-κB、MAPK、WNT和NOTCH等多个关键信号通路5。此外,基于157例DEL患者的RNA测序数据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研究者进一步将DEL划分为三个具有不同分子特征的亚型(C1-C3),并发现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在不同亚型中可调控差异性的信号网络6。早期临床研究也显示:西达本胺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R/R DLBCL)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5%7;联合R-CHOP方案在初治DLBCL,尤其是DEL亚型中也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与耐受性8。

DEB研究:以专精设计回应临床需求

DEB研究聚焦于初治DEL这一高危人群,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直接比较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与R-CHOP方案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研究严格依据WHO 2016标准明确定义DEL(MYC≥40%,BCL2≥50%,且不伴MYC、BCL2/BCL6重排),并设立中心实验室进行统一病理复核,以提升检测标准一致性与结果可靠性,复核一致率较高,数据坚实可信。

在治疗策略上,研究设计兼具创新与严谨:联合治疗阶段结束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继续接受西达本胺单药维持治疗24周,该举措旨在降低DEL的高侵袭性与早期复发风险,从而提升长期治愈可能性。研究选择EFS作为主要终点,因其相较于无进展生存期(PFS),能够更全面反映一线治疗的综合临床获益——EFS不仅包括疾病进展事件,还涵盖因未达到CR而转换治疗等非进展事件,更真实体现患者是否从一线治疗中真正获益。

CR率次要研究终点经由独立评审委员会进行盲态评估,增强了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DEB研究标志着中国在淋巴瘤领域创新治疗方案取得重要进展,也为DEL患者的精准治疗实践探索了新的路径。

西达本胺联合疗法显著提升患者生存,改变DEL治疗格局

在本届CSCO年会上,朱军教授解读了DEB研究的最终结果。该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在2024年ASCO年会上便以LBA形式亮相,初步验证了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相较于标准治疗的优效性。也正基于这一令人鼓舞的结果,《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5)》迅速将该联合方案纳入初治DEL患者的Ⅰ级推荐。与此同时,该方案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显著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DEB研究秉持高标准设计,共纳入423例初治IPI≥2分的DEL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西达本胺联合R-CHOP组(西达本胺组,n=211)和安慰剂联合R-CHOP组(对照组,n=212)。两组基线特征均衡,西达本胺组中位年龄64.0岁,IPI 3-5分的高危患者占55.0%,两组完成6周期联合治疗比例相似(80.6% vs 77.8%),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比例西达本胺组为64.9%,对照组为54.2%。

疗效方面,西达本胺组EFS风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8%(HR=0.72,P=0.02),2年及3年EFS率均持续优于对照组(60.3% vs 50.5%;56.8% vs 47.7%)。探索性分析显示,各亚组获益趋势与主要疗效指标一致,尤其是 ECOG0-1 分亚组,疾病进展、死亡等 EFS 事件发生风险降低 42%。此外,DEB试验联合治疗结束时,西达本胺组的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R率的提升幅度经分层调整后达到11.1%,这是20余年来DLBCL一线治疗领域CR率提升幅度唯一具有显著性差异及重要临床意义的一项临床试验。

生存方面,西达本胺组PFS、无病生存(DFS)与总生存期(OS)均呈现出一致的获益趋势,尤其OS数据随时间推移逐渐拉开差距,降低23%的死亡风险,5年OS率提升9.1%,提示西达本胺联合治疗可为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长期生存获益。

安全性方面,DEB研究患者不良事件(AE)类型与西达本胺单药和R-CHOP的既往安全性数据一致,血液学毒性有所叠加,但大多数患者可通过对症治疗、暂停或减量后继续完成治疗,且未见明显心、肝、肾毒性。综上,DEB研究不仅验证了西达本胺联合方案在初治DEL患者中的显著疗效,多项终点指标一致的积极结果也为其改变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依据。

中国智慧贡献全球解决方案,从跟跑到领跑的原创突破

朱军教授

DEB研究取得的阳性结果具有多层次的临床意义。从直接的患者获益而言,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兼具疗效、安全性及可及性的治疗选择,为DEL这一高危亚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临床实践层面,结果支持了西达本胺联合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增强了治疗信心,弥补了此前该群体缺乏高效方案的治疗空白,为临床路径的优化提供了高级别证据。

从更广泛的药物研发和临床科研角度来看,该研究不仅验证了表观遗传调控与免疫化疗的协同作用机制,也为淋巴瘤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DEB研究作为一项完全由中国学者自主设计、实施并取得阳性结果的关键试验,标志着我国在淋巴瘤领域创新研究能力的提升,展现了从跟随国际研究走向引领特定领域治疗方案开发的科研实力。

展望未来,进一步探索精准风险分层下的治疗优化、推进新药联合及序贯治疗策略,将是延续该研究价值的重要方向。中国的研究成果正在为全球淋巴瘤诊疗体系的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DEB研究这一成功范例将激励更多中国学者开展原创研究,推动中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最终惠及全球患者。

朱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副监事长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癌症康复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白血病·淋巴瘤.2025;34(3) 129-135.

2.Zhan J, Yang SJ, Zhang W, et al. Zhonghua Xue Ye Xue Za Zhi. 2022;43(1):41-47.

3.周越,刘俊秀.MYC蛋白与BCL-2蛋白双表达DLBCL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4,15(23):112-116+121.

4.Shuaibing Hou, Xiaomin Wang, Tengxiao Guo, Yanjie Lan, Shengnan Yuan, Shuang Yang, et al. PHF6 maintain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via regulating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Leukemia. 2023;37(8):1626-1637. PMID: 37393343.

5.Fang Y, Zhang MC, Xu PP, et al. Clin Transl Med. 2022;12(7):e975.DLBCL-PDX models and treatment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Tuci: tucidinostat Dox: doxorubicin.

6.Shi, Z., Fang, Y., Xu, P.,et al. presented at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lignant Lymphoma, Lugano, 2023; accepted by CTM 2024.

7.Zhang MC, Fang Y, Wang L, et al. Clin Epigenetics. 2020;12(1):160.

8.Chen X, Wang H, Sun X, et al. Ann Transl Med. 2021;9(24):1769.

编辑:Nunu

审校:Irena

排版:Nicole

执行:Nicol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