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论,让餐饮界大佬与科技圈名人杠上了。罗永浩的直播回应不仅收获了90%的网友支持,更撕开了餐饮行业预制菜问题的遮羞布。
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论,让餐饮界大佬与科技圈名人杠上了。罗永浩的直播回应不仅收获了90%的网友支持,更撕开了餐饮行业预制菜问题的遮羞布。
2025年9月12日晚8点30分,罗永浩在抖音、B站、微博三大平台同步开启直播,回应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开播仅10分钟,其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数就突破10万,微博平台观看量更是接近500万。
这场临时搭建的直播被网友调侃为“草台班子”,罗永浩却幽默回应:“今天有两个草台班子,一个是西贝营销团队,一个是我们的直播团队。”
01 直播回应,老罗亮证据直指核心
罗永浩在直播背景板上明确标注了自己的立场:“不反对预制菜,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他反复强调,自己并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预制菜按照现做菜的价格欺骗消费者。
直播中,罗永浩展示了媒体和网友探访西贝后厨获得的证据:保质期长达18个月的海鲈鱼、9个月的牛肉、速冻的儿童餐鸡翅等一系列冷冻食材。
他特别指出那条海鲈鱼的配料表含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多种复配水分保持剂。“虽然这条鱼到店时是生的,但经过添加剂的长期腌制保存,已非消费者所理解的‘鲜鱼’。”罗永浩质疑道,“我们去餐厅吃饭,不一定非要活鱼,可以接受冰鲜,但不能接受腌制很久的工业化食品。”
02 价格争议,馒头比肉包还贵的背后
罗永浩直言西贝是“所有卖预制菜餐厅里最贵的”。他以西贝的“古法戗面馒头”为例,该产品售价21元,而黑珍珠一钻餐厅的肉包只卖16元,米其林两星餐厅的胶东酱黑猪肉海参包也才28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我认为你卖多贵都没问题,只要有人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如果你做得太过分了,大家看不上你,骂你也是正常的。”罗永浩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网友的一句犀利点评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儿童套餐的年龄比儿童都大”。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预制菜存放时间过长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共鸣。
03 定义之争,国标缺失下的各执一词
争议的核心在于“预制菜”的定义。西贝依据的是2024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但罗永浩指出:“目前我国预制菜没有正式‘GB’打头的国家标准”,西贝声称的“符合国家标准”并无依据。他认为西贝“不是预制菜”的说法是基于一个部门通知而非真正的国家标准。
罗永浩在直播中坦言:“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谎,因为国家还没有相关标准出台。”
04 透明化呼吁,老乡鸡成行业典范
罗永浩在直播中多次强调,预制菜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透明度。“直播间卖过预制菜这是事实,但是我们知道,说了是预制菜,卖给你预制菜,这件事没有任何问题。”
他特别赞赏老乡鸡的做法:“老乡鸡是行业表率,每道菜,现做就是现做,预制就是预制,标注很清楚。”据罗永浩展示,老乡鸡在菜单上明确标出菜品是餐厅现做、半预制,还是复热预制。
罗永浩呼吁所有使用预制菜的餐饮企业向老乡鸡学习,明确标注现做、半预制和全预制产品,让消费者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05 网友支持,90%背后是消费者的无奈
罗永浩在直播中坦言,自己作为争议人物,以往卷入争议事件时支持率通常只有一半左右,但这次收获了90%的网友支持,这是他“这辈子没享受过的东西”。
如此高的支持率背后,反映了消费者对餐饮行业预制菜问题积怨已久。很多网友表示:“预制菜没问题,但不要当手工现做高价出售。”
罗永浩分析道:“预制菜不透明这件事,已经让中国消费者有点受不了了。”
06 西贝反应,从强硬到回避的态度转变
相比事件刚爆发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强硬态度——亲自飞回北京,公开宣布“按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而且100%不是预制菜”,甚至表示要起诉罗永浩——西贝的态度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回避。
贾国龙在与媒体对话中表示:“我现在就想回去干活,我现在对接接下来的发声不寄任何希望。”他提到罗永浩的吐槽确实影响了西贝的业绩,单日销售额少了200万元。
西贝此前曾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公布13道菜品的“作业指导书”,并表示将向全社会开放西贝后厨参观。但罗永浩在直播中对这些举措的诚意提出了质疑。
07 行业影响,推动透明化进程
这场风波背后,其实是预制菜行业长期存在的定义模糊问题。国家标准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
按照相关部门定义,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如果最后的烹饪步骤在门店完成,就不算预制菜。但在消费者心中,只要不是在眼前一刀一刀切、一锅一锅炒出来的,都觉得是预制菜。
西贝采用的“中央工厂+门店复热”模式,就处在这个模糊地带。而且西贝线上销售“功夫菜”系列明确是预制菜,线下却坚称没有预制菜,这种双重标准也让消费者感到困惑。
罗永浩在直播结束时再次强调,自己不是要打击西贝,而是希望推动整个行业的透明化。他呼吁立法明确预制菜的标准与标识,并表示欢迎法学界、食品行业专家进入直播间对谈。
无论这场争论的结果如何,它已经促进了餐饮行业的透明化进程。西贝开放了后厨参观,罗永浩发起了悬赏征集证据,消费者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来源。
2024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早已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或许这场风波最终能推动这一要求的真正落实,让消费者每次走进餐馆时,能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不是预制菜。
来源:娱乐造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