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这是土建与水利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张倩进入山东大学后学到的第一句话,当时的她还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分量。但在往后的岁月里,这句话已深深烙印在她脑海里,成为她遇到困难时最坚实的力量。
当毕业季的喧嚣渐渐沉淀
有人选择熟悉的风景
有人走向未知的辽阔
在山东大学
他们的选择不同
但同样炽热
今天,大山收到了
三封来自毕业生的“远方答卷”
字里行间
跃动着他们最滚烫的青春
一起来看看吧!
让青春和理想像高原格桑花一样
迎着风雪绽放得热烈而坦荡
右一为张倩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这是土建与水利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张倩进入山东大学后学到的第一句话,当时的她还不完全明白其中的分量。但在往后的岁月里,这句话已深深烙印在她脑海里,成为她遇到困难时最坚实的力量。
2017年毕业季,当西藏林芝市的专招计划出现在班级通知群里时,张倩被深深触动了。
在深入了解西藏的过程中,前辈们的事迹让她热血澎湃。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边疆”,革命先辈的感召与山大四年培育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她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她毅然报名参加了林芝专项招录。
七载寒暑,她积极主动接待来访群众500余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登记流动人口500余人次,筹集6000元学费让贫困学生重拾课本,协助清理水源地30余次换来甘甜饮水……张倩的足迹踏遍基层角落。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山西姑娘把他乡当故乡的赤诚,也藏着一个山大青年最朴实的坚守。
驻村期间,她与村民一起在42亩土地上播种希望,在她的协助下,6.5万斤土豆破土而出,8栋标准化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她主动关心当年的贫困户,多次看望慰问,思考脱贫致富新思路,因户因人落实帮扶措施。她像一颗钉子深深扎进西部这片土地,让每一次敲击都发出属于理想与初心的回响。
如今站在雪山脚下回望,张倩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山大精神在哪儿都能生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让青春和理想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像高原格桑花一样,迎着风雪绽放得热烈而坦荡”。
从象牙塔到黄土地
彼方尚有荣光在
七年前,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届硕士毕业生马美娜考取山东省选调生,回到家乡淄博临淄,自此扎根基层。今年是她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从农村一线的选调实践,到市直部门的挂职锻炼,从街道一线干部,到副镇长,角色在变、心态在变,但她坚守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始终没变。
毕业时手握公务员、国企及省直事业单位等offer,她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乡镇干部。她说,这是深思熟虑后的“主动奔赴”,既是所学专业的实践与延伸,又可以去往基层这片沃土锻炼成长。于她而言,选择基层是拥抱另一种“星辰大海”。
七年如一日,马美娜深耕一线,成为政策落实的“解题人”。从事督查工作时,她不满足于简单通报,而是创新打造闭环运行机制。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区建设,她每周遍查片区建设情况,实地看进展、找难点,为决策提供一手参考。为清理承包费历史欠账,她主动参与“十日攻坚”行动,每日核查数据,走访村干部了解经验和困难,督促26个村完成了95%的收缴任务。
选择基层,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通宵执勤迎战台风,冒雪采集珍贵素材,值守烟花爆竹安全防线……这些看似平凡的片段,拼凑出了一名基层干部最真实的担当。
走上副镇长岗位,面对财政的紧张和发展的压力,她以“随时在线”状态投入工作,扑救麦田大火、调解矛盾纠纷、整治河道卫生……她的手机24小时待命,只为随时响应群众的每一份托付。
从象牙塔到黄土地,从解题人到栽树者,马美娜以七年的坚守,诠释了青春的无畏——彼方尚有荣光在,青春无惧“蜀道难”。真正的成长不在坦途,而在于将青春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在服务人民、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践中,扛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马美娜寄语学弟学妹:永葆“山大人”的赤子初心,无论身处何方,铭记“山大人”三个字的厚重与期许;锤炼“百折不挠”的坚韧恒心,人生没有白走的路,都将沉淀为能力的基石和人生的厚度;胸怀“兼济天下”的奉献之心,不囿于小我,让青春在奉献担当中绽放,这是山大人的风骨,亦是人生至高的价值!
做那枚嵌入祖国航空战斗机的“螺钉”
今年毕业季,当抉择的指针在就业天平上摇摆,面对诸多待遇优厚的offer,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名字,如磁石般吸引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孙广博。
选择东北,选择沈阳所,并非地理意义上的简单迁移。这片曾创造共和国工业无数荣光的热土,今日正肩负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宏图。航空工业作为大国重器的脊梁,沈阳所更是其中坚不可摧的堡垒。他选择成为这片土地上空的“一颗螺钉”。
他的选择,有迹可循。本科期间,1003电子设计实验室里,四年的灯火通明见证了他“学无止境”的奋斗。在这里,他和伙伴并肩,备战数场竞赛,执着摸索数电模电,把所学付诸实践。在代码与电路纠缠之中,他一步一个脚印,逐步锁定了自己的兴趣与研究方向。
研究生阶段,在导师张伟、李晓磊的带领下,他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切身感受到科技脉搏与国家需求的同频共振。每一次算法优化,每一次系统调试,当预警信号准确亮起,他不仅体会到技术突破的喜悦,更获得了一份超越功利的青春领悟:“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薪资的高低,而在于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什么、为社会创造了什么。”
从兴隆山的晨光熹微到千佛山的星辉璀璨,当由他研发的设备开始为我国浮标发展提供保障时,孙广博感受到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更加坚定了投身国家战略所需领域的职业理想。
“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立身家。”孙广博说,刻在《山东省城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里的家国情怀,是引领他走向“沈飞”的精神灯塔。
经过山大七年时光的磨砺与沉淀,孙广博愈发意识到,个人的理想只有嵌入国家发展的齿轮才能迸发恒久光芒。于是,他毅然投身东北振兴的伟大事业。他深知东北振兴的蓝图,需要每一个齿轮的精准咬合、每一颗螺钉的稳固支撑,而他愿做那枚嵌入祖国航空战斗机的“螺钉”。当银鹰刺破云霄,那不仅是金属的飞翔,更是一位山大人用热血与担当在万里苍穹写就的壮美诗行。
面对学弟学妹们,孙广博说:“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此间翻山而过,不求今后皆明月清风,只愿无论磨难,一往无前,初心不改。”这是他用青春践行的铮铮诺言,也是最美好的祝福。
青春的坐标
永远标注在时代前进的方向上
亲爱的SDUers
或许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也许他们的选择
会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勇气与力量
愿你不畏山海,不负韶华
怀揣梦想,坚定前行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你的毕业选择或职业理想
我们一同见证青春的无限可能
来源: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