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困扰的不是预制菜,消费者困扰的是不知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4 05:22 2

摘要:老罗吐槽西贝只是他个人行为,他作为消费者,他抱怨自己的体验不好。

很多读者和我辩论,西贝与老罗这件事的孰是孰非。

而我传达的观点从来不在甲方乙方身上,而在于知情权。

老罗吐槽西贝只是他个人行为,他作为消费者,他抱怨自己的体验不好。

西贝的董事长跳起来只是他觉得委屈,他觉得他的卫生条件,食品安全即便不是最好的,也肯定是好的那一档。

这一点连胖东来的老板也忙着出来认证。

那即便如此,为什么受伤害的是他?其他远不如他的餐馆呢?

.......

但实际上,整件事真正的重点从来不在这上面,因为国家定义的预制菜标准,和消费者想象的预制菜标准,未必是一样的。

作为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也不是说标准是什么,而是你有没有说实话,肯不肯说实话。

我觉得这才是重点。

这个说实话的过程,你指望商家是不现实的,每个商家都有美化自己的企图。

俗称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所以这个监督的工作,只能是第三方来完成,这才是我们当下整体消费环境所迫切需要的。

老百姓需要买的还不是说什么放心菜,而是说,需要买一个明白。

哪怕不放心,你能不能让我有个明白?

我那天讲过一次我太太在天猫的daogrs旗舰店上的购物体验。

她买了两台daogrs旗舰店的冰箱。订单发货时间是2022年1月份,实际安装时间是2022年的暑假,而就在几个月后,2023年就开始维修了,两年的时间里,有过三次维修记录。

什么问题呢?它的冷冻室,是不制冷的。刚开始的时候,厂家的维修人员讲,是探测器有问题。

这台冰箱的冷冻室达不到零下18度,它就会报警。

那怎么办呢?厂家很聪明的,换了个新的探测器,它的优点是什么?是不报警。

你即便温度不够,不够零下18度,它也不报警了,这样客户不就发现不了了么?

那问题是,它不报警不等于它能制冷呀,冰激凌冻不住的时候,还是只能报修商家。

商家的方式是什么?

是派个人上门,给你重启,把冰箱重启,然后告诉你,冷凝管大量的结冰,把出风口堵住了,你把冰箱重启,冰化了,它就制冷了。

但实际上还是不制冷的,就是因为商家换了温度探测器之后,它即便温度不够零下18度,它也不报警。

它冻得住水冻不住冰激凌。

这个问题一直拖,一直拖,拖到2024年,跟商家说,你这个有问题呀。商家就在线回复说,重启,重启。

反正,重启是万能的。

那么到了2025年,它别说温度不够,冻不住冰激凌,它的冷冻室,甚至连水都无法冻成冰了。

这个时候商家来人了,说,冰箱拉回去。拉回去了之后,过了两天说他们也修不了。

因为这批次的冰箱就是有背板脱落,制冷剂泄漏,导致冷凝管结冰,温度异常的问题。

那么制冷剂长期泄漏怎么处理呢?商家会不会关心的问一下客户,这种毒剂是否会对客户家人的身体造成影响,比如皮肤病,比如呼吸系统疾病。

没有。

他不问他的制冷剂长期泄漏是否对客户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不问他的制冷长期有问题,而且不报警,客户是否吃了不安全的食品造成健康影响。

这些他都不问。

他上来就是什么呢?就是建议客户再补8000块的差价,要不再买他们家的新冰箱。

有读者说,这是一家意大利的厂家,这只能说明意大利人的产品质量不行,意大利人的服务不行。

那我告诉你,这个品牌在海外是没有销售的,这家店,甚至连海外域名都没有。

这个品牌背后的主体,是佛山一家注册资金只有300万,社保只缴纳了6个人的小企业。

就这样一个主体,在天猫上各种家用电器都卖,冰箱只是其中一类。

这家佛山的企业你去查,会发现背了很多官司,其中就有在天猫上虚假宣传,假购物,假好评,曾经被判罚6万块的案底。

那他们怎么做呢?名声差了怎么办呢?重新注册一家注册资金只有500万的小微企业。

........

这些细节,是我数年后,当被欺骗了之后,有心去查,很容易就能发现的。

但是请问,哪个消费者会在购物之初,有这么大的戒心呢?会把企业查个底儿朝天呢?

不会的。

我太太当年就是看到天猫上,这家店好评如潮,热搜排第一,就不由自主的下单了。

那我们回过头来想,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实际上是环境。

购买记录可以自己刷,好评可以自己人打,被拆穿,吃了官司,可以变换品牌背后的主体公司。

而天猫的热搜排名,商家是可以靠交钱解决的。

这里面最尴尬的点就在这里,排名靠前的,不等于品质有保障。

可是消费者的习惯就是会被排名所引导。

百度当年的热搜,搜来的医院动辄是莆田系的,因为人家交钱了呀,那就有人上当,有年纪轻轻的大学生被误诊,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点在这里。

你就比如天猫作为一个平台,如果想要解决这个痛点。

那就得想办法引入更多的变量,不能说谁给钱谁就上热搜,你得想办法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一个商家,过往的官司记录,在黑猫投诉上的记录,你要让消费者能够看到。

甚至有时候,你得引导消费者去看到,而不是任由商家自卖自夸。

这一点,能做到什么程度是一码事,有没有那个意愿去做,是另一码事。

你比如腾讯这家公司,我们就能够看到大厂的担当。

腾讯很长时间内都在力推互选广告计划,作为平台,禁止自媒体自己去接广告,腾讯要求,投放广告的,都得通过腾讯的互选平台。

人家腾讯担起来这个审核的责任。

没有人能保证审核了就一定是完美的,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但是有没有这份心,是你是否能够净化消费环境的起点。

当初某网红卖香港月饼,结果直播间里只有曾志伟一个香港货,这件事的本质就一个原因。

缺乏监管。平台没有出来兼管,没有一道手续说,我查查看,这个月饼和香港是否有联系。

这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不是说天猫做的不好,天猫做的很好,在平台当中,它肯定是好的,就像西贝,在餐馆当中,它肯定是好的。

问题是,你可以做得更好。

天猫也可以像微信一样,去审核所有的商家,而不是说,谁交钱最多,谁就热搜排前面。

当一个个的大平台,都这么去做的时候,消费者的知情权,才会大大提升。

那么进而,就可以在知情权提升之后的环境下,去立法,去分类。

我一直说,吃放心菜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菜。

你前面知情权那个事儿没做到位,后面出个规定很容易,执行到位是很难的。

就像我也是三年后才看到daogrs天猫旗舰店在黑猫投诉上的案底那是黑压压一片,但是当年我太太能看到么?

看不到。

而且我很好奇,有其他消费者的这类购物体验公开么?没有。

他们没有机会,他们不是大V,他们大多数都只是默默的被坑,然后默默的离开。

那么后续的消费者,永远都不会有知情权的。

中国的消费者是天底下最善良的消费者了,你们值得一个知情权。

来源:碧树西风的记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