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心养身,生活中最暖的那一抹柔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4 06:26 2

摘要:大伙儿好,我是个练太极的,算不得什么“大师”,就是个普通的中年人,干教练也有些年头了。每天清晨五点半,天还没亮透,窗户外头飘着点露水的凉劲儿,裹件薄外套往公园走,脚踩在草叶上,偶尔能沾着点湿乎乎的水汽——就这么着,我跟着晨曦一起慢慢呼吸、慢慢比划太极,这一坚持

大伙儿好,我是个练太极的,算不得什么“大师”,就是个普通的中年人,干教练也有些年头了。每天清晨五点半,天还没亮透,窗户外头飘着点露水的凉劲儿,裹件薄外套往公园走,脚踩在草叶上,偶尔能沾着点湿乎乎的水汽——就这么着,我跟着晨曦一起慢慢呼吸、慢慢比划太极,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也正是这十几年的晨光,让我慢慢咂摸出太极的真味道。老辈人传下句话:“拳者养为一,练为二,用为三,程序不可倒置;养不达勿练之,练不达而勿用之。”这话听着有点文绉绉,像是从旧书里翻出来的,但这些年揣摸下来,其实说的就是咱过日子的实在理儿——啥事儿都得有个先后,不能急着跳步。

现在城里的日子,快得像脚底下踩了风火轮,从早到晚忙忙叨叨,心里头总像压着块小石头,沉得慌。好多人来找我学太极,都说想求个心里踏实,让身子骨利索点。可我总跟他们说,太极的理儿真不复杂:先把心和身子养顺了,打牢了底子,再慢慢练技巧,最后才能把这份劲儿用到日子里去。要是想跳过“养”和“练”,直接奔着“用”去,那跟没打地基就盖房子一样,风一吹就晃,根本站不住。

头回带学生,有几个年轻人学得快,上手比划两下“云手”“野马分鬃”,就觉得“这有啥难的”,急着问“啥时候能练出真本事,能防身?”结果没练俩礼拜,胳膊酸得抬不起来,站桩站个三五分钟就腿软打颤。我拉着他们坐下来歇着,说:“练太极不是赶集,不能往前挤着抢。就像咱院里种的那棵老槐树,当年刚栽的时候,得天天浇水、松根,等根扎深了,才能慢慢长粗、长高,刮风下雨都不怕。这‘养’,就是给太极打根基;‘练’,是把根基上的枝丫捋顺;‘用’,才是让这棵树给咱遮荫挡凉。”

太极的“养”,说穿了就是养心、养身。你瞅那早晨的天,空气里带着股子甜丝丝的劲儿,太阳还没把潮气晒透,站在那儿,啥也别想,就跟着呼吸慢慢动——肩沉下来,腰松下来,连手指头都别绷着。心一静,就像湖里的水慢慢沉底,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就像水面的浮萍,慢慢飘走了。气血顺着身子骨慢慢流,不堵不滞,这才是真“养生”。我常看见公园长椅旁,有位老大姐就那么慢慢比划,动作不算标准,可脸上带着笑,眼神儿亮堂堂的,那就是“养”到了心坎里的样子。

至于“练”,不是光比划动作就行。得练动作的准头——抬手要到哪儿,落脚要稳哪儿,不能瞎晃;得练呼吸的匀劲儿——动的时候吸气,收的时候呼气,像扯着根棉线,不松不紧;更得练意念的稳当劲儿——心里要“想着”动作,想着气在身子里走,不是光靠胳膊腿使劲儿。太极讲究“动静结合”,动的时候像流水慢慢淌,静的时候像山稳稳立着,练到这份上,身子里的每块肌肉、每根骨头,都透着股子顺劲儿。

最实在的是“用”——把太极的劲儿揉进日子里。早上出门买菜,碰见菜市场人挤人,别跟着急,想起太极里的“松肩沉肘”,脚步慢下来,顺着人流轻轻让一步,气就顺了;上班(要是还在忙的)写材料累了,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匀匀地吸口气、呼口气,就是把太极的“调息”用上了;家里孙子闹脾气,别跟着上火,想起太极的“以柔克刚”,蹲下来慢慢哄,事儿就过去了。我有个老邻居,退休前总喊腰疼,后来跟着我练太极,每天半小时,一年下来,腰不疼了,连买菜都能多拎个布袋。你说,这不是最好的“用”吗?

说到底,太极不是啥速成的功夫,是一辈子的慢修行。养不好心、养不好身,练再多动作也是花架子;练不到位,想用到日子里也用不上,就像没长熟的果子,咬一口又酸又涩。

想跟咱中老年朋友说句掏心窝子的:真别急!别想着练个三五天就成“太极大师”,那样练出来的,顶多是“动作模仿秀”,没魂儿。养心要沉下心,练动作要耐住性子,融入生活要有点小智慧。每天早上起早会儿,烧壶开水,倒杯温的,喝完站会儿桩,感受脚底从凉到暖的那股子劲儿,就挺好。慢慢来,不用赶,太极就是跟自己聊天——今天比昨天多站一分钟,就是赢了;练的时候能笑一笑,不憋气、不烦躁,就是成了。

末了儿,我总觉得,太极不是啥高深的玩意儿,就是咱生活里的一门小艺术,是藏在心里头的一抹软和劲儿。它教咱别跟日子硬碰硬,用平静的心扛住风风雨雨,用柔和的劲儿把日子过顺了。

记住啊:养是根,练是叶,用是果。练太极,练的不只是身子,更是一份过日子的智慧,一份待人待己的温暖,一份对生活的热乎劲儿。

愿咱中老年朋友们,都能在晨光里,慢慢比划着太极,找到那份心里的踏实、身上的舒坦。就像那老槐树,根扎得深,叶长得茂,日子过得稳稳妥妥、热热闹闹——这就是太极给咱的,最暖的那抹柔情。

来源:元静22762218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