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上发布《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智库报告。报告系统剖析了美国思想殖民背后深刻的历史原因、复杂的实践体系和深重的国际危害,呼吁各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摆脱思想桎梏、重拾文化自信、绘就文
近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上发布《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智库报告。报告系统剖析了美国思想殖民背后深刻的历史原因、复杂的实践体系和深重的国际危害,呼吁各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摆脱思想桎梏、重拾文化自信、绘就文明多样图谱。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警惕西方特别是美国通过文化、价值观输出进行“思想殖民”,确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提高政治站位,讲好中国故事,坚持制度/文化自信”正是我们应对这一挑战的根本路径。
1. 深刻认识“思想殖民”的实质与表现形式
“思想殖民”并非赤裸裸的武力征服,而是一种更隐蔽、更长期的文化和价值观渗透。其表现形式多样:
· 历史虚无主义: 解构、歪曲他国历史,否定其革命和建设成就,摧毁民族自豪感和文化根基。
· “普世价值”包装: 将西方价值观(如个人主义至上、无限自由等)包装成“普世价值”,用以批判和否定他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 话语体系霸权: 垄断国际舆论场,设置议题,通过媒体、影视、学术研究等渠道,传播有利于自身的话语体系,塑造他国形象。
· 文化产品渗透: 通过好莱坞电影、社交媒体、娱乐偶像等,潜移默化地输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冲击本土文化认同。
2. 如何有效应对:从“防御”到“主动建设”
a. 坚持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 制度自信源于事实。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建立在巨大成就和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之上的清醒认知。
·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如天下为公、仁爱、诚信、和谐等)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我们要珍视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辨别力:
· 这意味着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能够敏锐识别各种言论、思潮背后的意识形态意图和潜在影响。
· 不盲从、不轻信西方话语体系,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看清其“双重标准”和内在矛盾。
c. 讲好中国故事,掌握话语权:
· 讲什么? 不仅要讲辉煌的古代文明,更要讲好当代中国的故事:发展的故事、奋斗的故事、创新的故事、人民幸福生活的故事。讲述中国在扶贫、抗疫、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背后的制度和文化原因。
· 谁来讲? 不仅是官方媒体,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通过自媒体、文化交流、日常交往,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怎么讲? 要创新话语体系,不能用西方听得懂的概念。要寻找中外利益的交汇点、情感的共鸣点、话语的共同点,用别人能理解、易接受的方式去讲述。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警惕“思想殖民”并非意味着闭目塞听、排斥一切外来文化。中华文明历来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真正的自信,是在开放中交流互鉴,同时坚守自身的主体性和核心价值。
最关键的是,要将这种共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 作为个体: 多学习、多思考,提升媒介素养,主动传播正能量。
· 作为社会: 大力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更多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
· 作为国家: 继续深化改革,解决自身问题,用更好的发展成就来证明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最有力的回击。
归根结底,应对思想殖民最强大的武器,就是我们自身的发展、稳定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当我们能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并得到世界的理解和尊重时,我们就真正筑牢了思想防线,建立了文化自信。
来源:华夏儿女们的会客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