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有效消除汛期传染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市卫健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紧盯蚊媒等关键传播环节,统筹力量、周密部署,深入推进夏秋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
为有效消除汛期传染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市卫健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紧盯蚊媒等关键传播环节,统筹力量、周密部署,深入推进夏秋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
一、聚力清源,筑牢孳生防线
坚持“孳生地治理为主,专业消杀为辅”原则,构建“专业机构+基层组织+公众参与”三级联动防控体系。聚焦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和薄弱区域,持续开展孳生地和卫生死角清理行动,累计动员14200余人次、整治蚊虫孳生地2260余处、清除卫生死角2000余处,累计使用(投放)消杀药剂4690余公斤,有效压缩病媒生物孳生空间。
二、监测培训并举,强化专业支撑
防汛期间,组织开展蚊、蝇、鼠、蟑、蜱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62次,精准掌握种群动态与消长趋势。加强现场技术指导,重点做好灾后安置点消杀与防制;组织开展白纹伊蚊专项监测与技术培训,提升基层疾控人员专业能力,确保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无缝衔接。
三、科普宣传多维覆盖,提升公众防病意识
围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汛期高发传染病,通过“云课堂”、传统媒体、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向公众普及防蚊灭蚊知识,推广安装纱窗、使用蚊帐等家庭防护措施,倡导及时清理积水,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发布科普稿件40余篇,有效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主动性。
通过系统清源减少孳生环境、精准消杀控制传播风险、科学监测强化技术支撑、广泛宣传引导群防群控,我市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社会协同的汛期传染病防控新格局,为维护公众健康构筑坚实屏障。
来源:花檬说说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