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我从空军某部转业到尉氏县检察院工作,从一名上尉军官变成了检察宣传战线的一名新兵。25年来,虽然检察机关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我院内部也进行了多次人事调整,但我却始终坚守在检察宣传岗位上。回首过往,那真是一段满溢着激情与奋斗、热爱与挑战的难忘历程。
做一名检察宣传路上的逐光者
尉氏县人民检察院 张友志
2001年,我从空军某部转业到尉氏县检察院工作,从一名上尉军官变成了检察宣传战线的一名新兵。25年来,虽然检察机关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我院内部也进行了多次人事调整,但我却始终坚守在检察宣传岗位上。回首过往,那真是一段满溢着激情与奋斗、热爱与挑战的难忘历程。
记得最初涉足检察宣传时,我突然感到就像置身于一片陌生的丛林,一切都感到无所适从。在部队里,我熟悉的是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号子和严格的军事训练,而如今面对的是如何将检察工作的点滴,转化为生动的文字与形象,让社会大众了解检察职能、感受司法温度。虽然变化是巨大的,但这并没有让我却步,反而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斗志,就像当初面对部队的艰难任务一样,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
在宣传工作中,撰写新闻稿件时,稿件标题的制作常常让我绞尽脑汁。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对新闻作品而言尤其如此,要精准地传达核心内容,又要足够吸睛,才能吸引读者去深入阅读。无数个夜晚,我躺在床上,思绪却仍然在剧烈翻腾。为了制作一个吸睛的标题,我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我的床头始终都放着纸和笔,每当脑海中闪过一丝灵感,哪怕是在半梦半醒之间,我也会立刻翻身坐起,捕捉住那束稍纵即逝的火花。因为我深知,这些灵感的碎片,可能就是点亮一篇优秀宣传稿件的珍珠。
俗话说,日久生情愫。在我看来,每一篇作品都像是我的孩子,从最初的构思,到素材的收集整理,再到字斟句酌的撰写,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我的心血,与孕育一个生命一般无二。许多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当整个世界都陷入梦乡时,我的办公室却依然灯火通明。在那样静谧的夜晚,没有外界的喧嚣与干扰,我的思绪就会更加清晰,灵感也会如泉喷涌。沉浸在这样的文字世界里,苦和累是难免的,但当一篇自己满意的作品新鲜出炉时,那种幸福也许只有自己才能品味得到。
回想起刚起步时,条件十分艰苦。那时还没有电脑,所有的稿件都靠手写。我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书写着。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我的期待;每一页纸,都见证着我的付出。为了使文章更加完美,常常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完成初稿后,我会小心翼翼地将稿件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往报社。等待的日子里,心中满是忐忑与期待,就像等待一场重要考试的成绩。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走进了我们的工作。这一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曾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手写、修改的稿件,如今在电脑上可以快速编辑、排版。但我深知,工具的改变并没有改变检察宣传工作的本质,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对情感的真挚表达、对社会效果的追求,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依然保持着那份专注与执着,不断学习新的写作技巧、新媒体运营知识,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让检察宣传工作更具活力与影响力。
在检察宣传的道路上,我见证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检察故事。有未检检察官为了守护未成年人的成长,不辞辛劳地奔波在校园、社区,开展法治教育;有刑事办案团队为了查明真相,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海量的证据中抽丝剥茧;有公益诉讼检察官为了守护碧水蓝天,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这些故事,是检察工作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宣传的宝贵素材。我用文字、用镜头,将这些故事一一呈现,让更多的人了解检察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曾经,一位群众在看到我们关于检察公益诉讼的报道后,主动联系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最终,在我院干警的努力下,成功解决了当地的一个环境污染问题。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检察宣传工作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更是连接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推动社会法治进步的重要力量。
回望来路,那些为了一个满意的标题而夜不能寐的日子,那些在夜深人静时奋笔疾书的时刻,都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从一个检察宣传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宣传人。一路走来,有艰辛,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未来,我将继续怀揣着对检察宣传工作的热爱,以热爱为笔,以辛勤为墨,讲好检察故事,传播检察声音,为检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审核:刘立新 李达
编辑:赵海波 黄盈 王晋
校对:闫晴
来源:河南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