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果先说。崔永熙没去赌那份NBA的“双向合同”,也没在康复8个月就上5v5,把脚刹住,转身回到广东宏远,先把膝盖养到位。悬着的一口气,终于落地。值不值,见仁见智,可这步子,稳。
结果先说。崔永熙没去赌那份NBA的“双向合同”,也没在康复8个月就上5v5,把脚刹住,转身回到广东宏远,先把膝盖养到位。悬着的一口气,终于落地。值不值,见仁见智,可这步子,稳。
人还是那个冲劲很足的前锋。去年12月12日发展联盟长岛篮网对缅因,100-120,二节一次落地,左膝前十字韧带撕裂。12月14日篮网官宣赛季报销。到今天,九个月过去,他自己说恢复85%,能变向、能急停、能后转身,8月底第一次5v5全场对抗,动作顺一点,发力还得掂量。朱芳雨那句表态摆在那儿——“综合评估,百分百康复几乎没问题。”听着舒服,队里也等得起。
最难的,是那道选择题。有NBA球队希望他在康复8个月时就上5v5,让比赛质量决定双向。去,可能是门票,不去,安心修复。他和经纪公司、跟“郭导”、跟兄弟们聊。最后把心门关一关,先把膝盖修好。圈里人都懂这事不只勇气,更多是取舍。ACL回归一般要9-12个月,医学评估讲究的,是单腿力量对称度≥90%、关节稳定、高强度对抗后的反应。数据看似枯燥,运动寿命就靠这些关口。
回到广东,棋盘不一样了。杜锋的节奏快、转换多、逼抢凶,锋线需要能顶、能跑、能换防的拼图。任骏飞的串联,杜润旺、张皓嘉的空间,都在,缺那一下持球往里扎、弱侧切入补刀。崔永熙的第一步爆发、弱侧背切、防守覆盖两侧45度,这几样,刚好补。用法也别复杂,角落站位拉开、二次掩护兜到中距离、转换线顶到篮筐,把简单球先打实,体能和膝盖跟上,再往上加持球回合。
外面声音不小。有人劝别学“小丁”带伤硬上,有人说“双向何必赌膝盖”,也有人更现实——锋线在NBA对抗强度下要扛得住,难度大。这些话不尖,挺实在。中国球员在NBA站稳多是中锋,这是多年样本。可翼侧并非完全没戏,看张镇麟的路线,夏联试水→回CBA→再冲击,节奏不急不缓,身体和技巧都得同步升级,窗口就在那儿,关键是别错过身体的修复期。
战术层面,多说一句。广东需要的是可切换防守人,三号位顶二号、四号都能换,侧翼包夹一缩一放,后场就敢上抢。崔永熙的横移第一步、对球的手上干扰,价值在防端更早显现。进攻不用花里胡哨,底角三分把握率到35%+(联赛环境下是起点),二次快下跟上对抗,每场吃2-3个转换,慢慢把对抗剂量加上去,这赛季就稳。
风险也摆明。CBA赛程密、强度起伏大,背靠背、长途客场,膝盖会给反馈。科学一点,限时限量,队内力量房和场上负荷合一,别只看出场时间,看急停、对抗、对脚踝和髌腱的连锁。冲动是容易的,管理才是难点。球队这回的态度很关键,“不急着要你的巅峰场次,先要健康的场次”,这句话比什么都值钱。
到这一步,门没关。国内把对抗和健康打回来,明年夏天再去测一回水,也许还是双向,也许就是训练营合同,不重要。重要的是膝盖过关、打法清晰、角色明确。广东锋线这块拼图多了一块,联赛会给答案。本季格局里,他如果把简单球打满,广东的轮换,就更完整了。
来源:浩淼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