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公司推广岗位取消了,终端的推广活动都由业务员干。”一个快消品牌的业务员告诉笔者,他曾经是推广岗,取消之后转了业务岗。
作者丨金名
“我们公司推广岗位取消了,终端的推广活动都由业务员干。”一个快消品牌的业务员告诉笔者,他曾经是推广岗,取消之后转了业务岗。
这不是个例,年销量50亿以下的快消企业基本都取消了终端推广岗位,快消大厂也在缩减终端的推广岗位。
终端推广岗位在不同的企业叫法不一样,如:推广专员、渠道营销、外资企业叫Trade Marketing(简称TM)。
最近,和多位快消行业的同仁交流,了解到终端推广岗位已经弱化,大厂缩编,小厂全部由业务员干。
曾经,推广岗位是大企业的香饽饽,薪资待遇、手上的资源、权力都要大于一线业务员。甚至在各大企业,岗位数量仅次于一线业务员。
终端推广岗位和销售岗位相辅相成,快消行业有句话说得好:销售是让产品卖好,而推广是让产品好卖。
推广岗位如此重要,为什么也在被企业所抛弃?
过去粗放的推广方式已经失效
增量时代做推广活动,总有收获,只是收获大小的问题。随便做场活动,几乎不用思考,哪怕照搬别人的内容,也会有好的效果,比如销量的提升。其实有多少销量是因为这场活动带来的,不重要,反正销量确实增长了,领导也满意。
之前,哪怕滥竽充数,也能过得下去,如今外部环境变化了,仍然沿用原有经验、原来的固定动作,效果只会越来越差。尤其是传统渠道的销量在下滑,再怎么做活动,销量还是在下滑。
一直以来,很多企业的终端推广活动执行存在一些误区,只是在目前的环境下更加凸显:
1. 内部思维:自嗨,形式上追求高大上;没有深入终端了解消费人群,推广内容脱离市场;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符不符合市场实际,不管。
2. 本位主义:推广动作和业务动作割裂,各做各的,我做我的试饮,你做你的促销。
3. 重视内部资源:一味追求公司资源投入,比如提高推广费用、购买更多流量、买更好的宣传位,缺少对外部资源的整合,无法更好地发挥资源的价值。
4. 执行为主:更多地承接总部的活动,缺少自主的规划。
推广效果越来越差,本质上是因为推广活动脱离市场,长期依赖固定路径,依赖资源投入。
终端推广的功能
逐渐被数字化工具、专业化业务员所取代
终端推广是产品在终端动销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与市场、终端业务动作有脱节,执行效率低下。
不少厂家已经在调整或重新定义终端推广的岗位职责,或重新培养专业化团队(比如名仁苏打水成立“场景部”),或整合到其他岗位。
一、随着线上渠道的崛起、渠道连锁化发展、数字化营销的落地,大大简化了终端推广的繁杂,从而取代了相当一部分的终端推广工作。
过去,快消企业为推广新品,在终端搞买赠或瓶盖兑换等活动,执行效率很低。
业务员得一家一家门店去沟通,沟通完再制作活动宣传物料。业务再努力,一人也执行不了多少家,即使能执行,但过程中也无法监管,终端是否有截留费用?很难第一时间知道。如果门店老板不主动介绍,消费者根本就关注不到活动,起不到刺激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如今,各厂家利用数字化工具,大大提升了活动的覆盖面和执行效率。
比如,常见的“1元换购、扫码抽奖”,只要有铺货,就能执行活动,不需要业务去手动操作,外包装上非常醒目的活动字样,甚至不需要额外制作宣传物料。后台可以了解活动的实时数据,不用担心门店有没有执行,是不是截留了促销赠品。
康师傅冰红茶、东鹏特饮、哈啤冰纯等产品都是靠数字化推广方式,拉动销量快速提升。
同样,在连锁终端做推广活动,可以借助连锁系统的一整套推广工具,快速落地到终端。
二、终端推广工作与业务员工作存在一定的重合、可替代性较强。
推广人员和业务员工作存在较大重叠,推广人员更多地负责规划,业务员负责执行落地。
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推广活动规划、执行将进行整合,成立专业化队伍或由业务完全承接,规划、执行一体化。
其实,很多经验丰富的业务员本身具备较强的推广活动规划与执行能力,随着公司缩减终端推广岗,业务员的终端推广能力会得到彻底释放。
总之,终端推广岗位的变化,主要是公司基于“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双重考量,意味着传统岗位的职责会逐步从“粗放式”向“精益化、复合化”转变。
由此可见,那些能规划并落地推广活动的复合型业务员,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也更具优势。
终端推广活动会更加实用
曾经,推广岗没做过业务,对市场缺乏认识。现在的终端推广更加需要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在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为销售提供助力。
一、推广活动与终端、消费者需求、产品等方面要精准适配。
1. 执行人员要了解市场实际,懂得消费者需要什么,研究消费者是如何做选择的。
喜力,国际高端啤酒品牌,口感和普通啤酒差异较大,一直坚持啤酒最原始的苦味。很多消费者喝不习惯,“口感太苦了”、“不好喝”。
很多经销商干脆放弃了这支产品,而某市场业务员,针对“消费者难以接受喜力口感”这一点,一方面仍坚持通过服务员给消费者推介喜力,另一方面在门店大量投放物料,宣传“国际高端品牌,超150年历史”、“口感略苦,这才是啤酒最本真的味道”、“配料表干净”。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喜力在该市场的风评也变了,“口感醇厚”,销量也起来了,而且大多都是回头客。
消费者认为不好,是因为他一开始就不了解品牌,他不熟悉的一概认为是杂牌子。
所以,宣传喜力的品牌价值,让消费者在心理层面先认识品牌,才更容易接受这一品牌,就会为消费该产品寻找更加正面的理由。
创造价值,是每一项资源都要基于消费者需求,精准击中目标消费者的心理,撬动消费动机。
2. 通过分析终端的目标人群、销售模式、销售数据等,精准识别高潜力门店和低效风险门店。
门店有什么资源可以为我所用,以实现推广资源的精准、高效投放,而不是“撒胡椒面”,更不是哪家店愿意做,就在哪里做。
今年,某大厂在终端搞热卖活动,同样的活动,有的店活动效果好,而有的店效果差。
经了解,效果好的场次,业务员在选择终端的时候,专门选择有微信群运营的门店,而且群内成员都是终端周边的消费者,店长每天会在群内分享促销活动信息,如此一来,效果要好过普通门店。
二、推广活动需系统化执行。
推广要系统化,与一系列终端动作要协同,主推产品陈列/压货、物料宣传、消费者互动、线上二次传播……一系列动作整合到一起,对比单一动作,会更有效率。
很多推广活动效果不好,也许不是推广动作本身不好,而是缺少系统化的执行,过程中的方法、人员,甚至选择的场地问题,没有形成联动。
餐饮店啤酒摆台活动,是啤酒常见的推广活动。有业务员反馈,效果不好,送给消费者都不喝。
带着疑问,走到终端,发现桌子上摆了两瓶啤酒,问消费者知道这两瓶啤酒是送给你们喝的吗?消费者都不知道。
相反,执行效果好的业务员,分享了他的经验:“首先要将产品摆在消费者能见到的地方,像大厅的桌子上就比包厢要好;而且摆好之后做了活动告知物料、产品宣传物料,包括产品特性、产品卖点,让消费者知晓活动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产品;此外,要有价格标识;要配合冰冻陈列,店内的活动氛围要足。而且,给上菜的服务员做了话术培训,并给予开盖激励,调动服务员推介的积极性……”
推广活动是一系列动作的综合,都做到位了,才能提升销量,不要割裂去执行,然后得出结论,产品不好卖。
X仁苏打水聚焦夜市场景推广,通过一套组合拳,X仁苏打水的品牌影响力和销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经了解,他们的做法是:首先选择在夜市街外场开展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调动氛围,放大效果;过程中拍摄视频,在线上进行二次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产品的价值;而且每周都要求做,逐步渗透、影响周边网点;同时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设置了执行人员的奖励方案。
写在最后
环境在变,过去合理的事物,已经或正在发生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市场环境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去解决产品在各个市场推广的问题,只有从市场出发、从终端出发、从消费者出发,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创造新的价值。
终端推广的岗位不一定存在,也许会换个名字。但终端推广的动作不会消失,只会跟着时代的节奏迭代,变得更加有效率、有价值。
来源:新经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