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型MSA(外观检验)实战案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4 02:12 1

摘要:检验标准:合格 (Accept):屏幕表面无任何肉眼在标准光源和下可见的划痕。不合格 (Reject):屏幕表面有任何一条或多条肉眼在标准光源下可见的划痕。测量系统:检验员的肉眼判断。问题:我们如何知道不同检验员之间的判断是一致的?同一个检验员多次检查同一块屏

做MSA的原因一般主要来源两个:验证自己,说服客户;我们今天就按照一个案例试试,并重点讲清楚几个概念,不是仅仅看结果。

一、工序名称: 智能手机屏幕划痕外观检验

检验标准:合格 (Accept): 屏幕表面无任何肉眼在标准光源和下可见的划痕。不合格 (Reject): 屏幕表面有任何一条或多条肉眼在标准光源下可见的划痕。测量系统: 检验员的肉眼判断。问题: 我们如何知道不同检验员之间的判断是一致的?同一个检验员多次检查同一块屏幕的结果是稳定的吗?我们的检验标准是否清晰可靠?

二、 MSA试验目的与参与人员

目的: 评估我们的“外观检验”这个测量系统是否可靠,能否信赖它的结果来判断产品好坏。参与人员:操作员/检验员 (Appraisers): 3名 (通常选择日常执行该检验工作的员工,如:小王、小李、小张)。分析师 (Analyst):质量工程师 (负责准备样品、组织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样品:准备 20个 手机屏幕样品。关键点: 这20个样品中,需要包含一些 “临界”样品 (即很难判断好坏,处于合格与不合格边缘的样品)。不能全是明显好或明显坏的产品。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班长事先确定好每个样品的 “基准值” (Standard/Reference Value)

三、 试验流程与概念解释

准备阶段:质量工程师挑选20个样品,并根据既定标准,秘密地确定每个样品是“合格”还是“不合格”,这个结果就是 “基准值” 。(这是判断对错的唯一标准)确保检验环境(如光源、角度)与日常工作一致。第一次试验 (Round 1):让3名操作员(小王、小李、小张)完全随机地检查这20个样品,并记录下他们各自的判断结果(合格/不合格)。他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判断结果,避免相互影响。收集并记录数据。间隔时间 (Time Interval):间隔一段时间(如几小时或第二天),让操作员忘记第一次的判断。这是为了模拟不同时间段的工作状态。第二次试验 (Round 2):再次将 顺序完全打乱 的20个样品交给3名操作员进行判断和记录。再次收集数据。

现在,我们得到了所有数据(3人 × 20样 × 2次 = 120次判断);测试记录就省略了,上百笔记录贴上也看不清楚,我们直接看概念及汇总后的数据,相对比较清楚一点。

四、 数据分析与概念解读

1. 有效性 (Effectiveness)

概念: 指每个操作员做出正确判断的总体能力。它综合了漏判和误判。计算: 对每个操作员,计算其判断结果与“基准值”一致的次数所占的百分比。小王的有效性 = (小王判断正确的次数 / 40次判断) × 100%(同理计算小李和小张)目标: 有效性 ≥ 90% 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越高越好。

2. 漏检率 (Miss Rate) - 第II类错误

概念:把坏的说成好的。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会导致有缺陷的产品流向客户。计算: 只针对 基准值为“不合格” 的样品进行计算。漏检率 = (漏判的次数 / 基准不合格的总次数) × 100%目标: 漏检率必须非常低, 是理想状态。这是考核检验员的关键指标。

3. 误判率 (False Alarm Rate) - 第I类错误

概念:把好的说成坏的。这也会造成浪费,将合格品报废或返工。计算: 只针对 基准值为“合格” 的样品进行计算。误判率 = (误判的次数 / 基准合格的总次数) × 100%目标: 误判率应

4. 自身一致性 (Within-Appraiser Consistency)

概念: 同一个操作员在两次试验中,对同一个样品的判断是否一致。这衡量了操作员自身的稳定性。计算: 对于每个操作员,比较他两次试验的结果,看有多少个样品的判断是一致的。小王自身一致性 = (两次判断一致的样品数 / 20个样品) × 100%目标: 自身一致性应 ≥ 90%。如果不一致,说明他的判断标准不稳定,容易受状态影响。

5. 操作员间一致性 (Between-Appraiser Agreement)

概念: 不同操作员之间对同一样品的判断是否一致。这衡量了团队标准的统一性。计算: 可以比较任何两个操作员之间结果一致的百分比(通常看第一次试验的数据)。小王 vs 小李的一致性 = (两人第一次判断一致的样品数 / 20个样品) × 100%目标: 操作员间一致性越高越好。如果一致性低,说明检验标准模糊,需要重新培训。

6. 与标准的一致性 (Appraiser vs Standard Agreement)

概念: 每个操作员的判断与基准值相比的一致性。这与“有效性”类似,但通常也单独列出。目标: ≥ 90%。指标小王小李小张评价有效性85%95%100%小王需改进漏检率10% (很高!)0%0%小王严重问题误判率5%5%0%小王、小李需注意自身一致性80%100%100%小王不稳定操作员间一致性与小李:75%与小张:80%与小王:75%团队标准不统一

结论与行动:

测量系统整体评价:不可接受。主要问题是漏检率过高和操作员间一致性差。具体问题:小王 的表现最差,特别是漏检率高达10%,这意味着每100个坏屏幕,他有10个会漏掉放行,风险极高。他自身的判断也不稳定。所有操作员之间的判断标准不统一,说明对“划痕”的判定标准理解有差异。改进措施:重新培训:立即对小王进行重点再培训。使用那些他判断错误的“临界样品”作为教材,让他明白哪里出了错。标准澄清: 组织所有检验员一起,用有争议的样品重新讨论和定义“合格”与“不合格”的界限。最好建立一个“极限样品 (Limit Sample)”,即一套被官方确认的合格与不合格的实物标准,放在工位上供大家随时参考。重新测试: 完成以上措施后,需要重新进行一次MSA分析,以验证改进措施是否有效。直到所有指标达到接受标准为止。

最后澄清一下,与OEE类似,MSA不是考试,而是评估我们的检验标准和方法。目的是发现问题是因人、标准还是方法,然后一起去解决它;

一个可靠的测量系统是保证我们产品质量的基石。如果我们自己的检查都不可信,那么生产再好的产品也没用。最后, 宁可把好的说成坏的(误判,造成浪费),也绝对不能把坏的说成好的(漏检,影响客户信任)!

来源:6sigm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