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到个新闻,气得我肝儿疼,浙江一位王女士,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急着用钱救命,自己征信又不行,贷不了款。
这年头,借钱的人可怜,但骗钱的人,那是真的可恨!
最近看到个新闻,气得我肝儿疼,浙江一位王女士,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急着用钱救命,自己征信又不行,贷不了款。
结果呢?被贷款中介盯上了,忽悠她喊来四个同事帮忙“走流程”,说是只要签个字就能增加信用额度。
好家伙,最后钱是下来了——120万,中介一口气抽走31万所谓“服务费”。而真正背债的,是那四个根本不知情的同事。
这不是小说,这是现实版“AB贷”骗局,也叫“人情债陷阱”。你以为找的是帮手,其实人家把你和你朋友都装进了坑里。
我来掰扯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AB贷”,就是中介专门挑那些征信烂、又急用钱的人(这叫A角)。
然后跟你说:你这征信不行啊,得找个征信好的朋友来帮你“增信”,只是走个流程,不担责的。其实这都是放给你听的烟雾弹。
实际上呢?那个被你拉来的朋友(B角),才是真正在合同上签字借款的人。他根本不知道这钱是给你用的,一旦你还不上,银行找的是他。他的征信、他的家庭、他的工作,全得被拖下水。
就像王女士那四个同事,糊里糊涂背了一身债。其中有人到现在还蒙在鼓里,以为只是帮了个忙。
而这中介呢?话术一套一套的。嘴上说只收2%服务费,等你真签了合同,才发现写得明明白白:20%。再加上什么“贷后管理费”、“风险操作费”,各种词儿编得比你小学作文还丰富。
更恶心的是什么?他们还会准备空白合同让你赶紧签,不给你细看的机会。你急着用钱?正好,他们急着骗你。
这事还没完。
原来那家中介叫“杭州融汇科技”,一看事情快要爆雷,赶紧在2025年9月1日把公司注销了。
你猜怎么着?同一伙人反手又注册了个新公司,叫“杭州融助银科技”,换个招牌继续干。
真是“骗子公司永不倒,改个名字又重来”。
前员工都出来爆料了,说两家公司根本就是一伙人,社保同步转移、法人交叉任职,摆明了就是骗一波跑一波,让你投诉都找不到门。
现在双方各执一词。王女士说自己被坑了,中介反而说她是故意拉人下水、还挪用公款?甚至还拿出录音说她最近还想再骗一个同事……这剧情,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
但法律可不是闹着玩的。
律师说了,如果中介隐瞒B角是实际借款人这事儿,那就涉嫌欺诈,合同可以作废。而且31万这个数,已经够上“数额巨大”的标准,真要追究,诈骗罪是跑不掉的。
可惜啊,现实中很多受害者根本不敢声张,一是自己理亏,二是怕牵连朋友。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你说这种骗局怎么防?我送你几句实在的:
第一,凡是贷款要找别人来“增信”、“担保”、“走流程”的,一律拉黑。正规贷款从来不需要你把朋友也拖进来。
第二,别信什么“无视征信”、“超低利息”的鬼话。越是征信差,越容易遇上骗子。真要贷款,走银行、找持牌机构,虽然麻烦点,但至少安全。
第三,合同看清楚再签!别信口头承诺,所有条款白纸黑字写明白。对方越是催你“快签快签”,越是有问题。
最后一句劝:天上不会掉馅饼,但会掉陷阱。
救命钱如果借得不明白,很可能就成了要命的债。这不仅毁你自己,更毁感情、毁关系、毁信任。
咱都是普通人,赚钱不容易,生活更是难。但也正因如此,才更要保持清醒。
有时候,不借钱只是难一阵子,借错了钱,可能难一辈子。
——————
本文信息综合自@1818黄金眼等媒体报道
来源:生活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