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凯和靳东在遇见孔笙导演之前,长期处于演艺圈中层,缺乏关注度,并未成为知名艺人。
一手捧红靳东和王凯,能有如此伯乐慧眼的,绝非等闲之辈。
可偏偏,这位前辈就喜欢跑龙套。
直到王凯在领奖台上那震撼众人的一跪。
这个隐藏在幕后的故事才逐渐被揭开一角……
1、慧眼识珠
王凯和靳东在遇见孔笙导演之前,长期处于演艺圈中层,缺乏关注度,并未成为知名艺人。
王凯在2006年尚未完成学业时已经与华谊兄弟签约了,然而,他的资源状况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
毕业后,出演的《丑女无敌》倒是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但他却因“娘娘腔”的角色被限制了戏路。
早年间的王凯,可以说是壮志未酬。
直到2013年,他遇到了孔笙,遇到了《北平无战事》。
这部剧可谓是众星云集,以至于王凯在其中显得更加渺小。
起初,出品团队对于让王凯扮演方孟韦这个警察副局长的角色,内心并不完全认同。
因为他那会实在是籍籍无名。
但孔笙并未因此弃用王凯,反而十分重视他的表演。
剧中的一场雪中独白戏,孔笙让王凯接连拍了23条。
只为留下眼神戏最足的一条。
王凯凭借在剧中的出色表现,从众多资深演员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奖提名。
还因俊俏的外形被观众称赞为“小鲜肉”
对于王凯而言,《北平无战事》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戏。
他即便后来在广受欢迎的《伪装者》和《琅琊榜》中担纲主演,也依然把这部戏视作重中之重。
他曾说:遇到这样一部戏和一群老戏骨,是他的运气。
同样,遇见孔笙,也是他演员生涯转折的一个关键。
在《北平无战事》之后,孔笙对王凯十分欣赏。
便给了他《伪装者》“明城”和《琅琊榜》“靖王”这两个角色。
只不过,他再次遭到了旁人的反对。
理由一是王凯名不见经传;理由二是他的外形也不符合。
最终,这两个角色的出色演绎,既彰显了孔笙的眼光,也凸显了王凯的分量。
在2015年举行的中国电视剧颁奖典礼上,王凯因为塑造的两个形象,获得了表演进步奖和观众喜爱奖。
当孔笙导演为他授予荣誉时,他满怀敬意地跪下一条腿,用双手郑重地捧过那个奖杯。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称接受导演授予的奖杯是理所应当的,毕竟这两个重要角色得以呈现,全赖于导演的悉心指导
才有了如今的王凯。
同样,凭借《伪装者》大爆的靳东,也离不开孔笙的提携。
靳东从1993年就出道了。
1999年才“高龄”进入中戏。
只不过,他在中戏学的是音乐剧。
而在毕业后,他又转向了演员道路。
其实,他的戏约并不少,但大都是一些记不住脸的角色。
到2004年,他因为出演电影《秋雨》获得了华表奖的最佳新人提名。
还被吴宇森称赞为“会用眼睛演戏”。
只可惜,这之后的他依旧不温不火。
《闯关东》之后,他逐渐开始在话剧界崭露头角。
2012年的《温州一家人》,是他和孔笙导演的第一次合作。
次年还合作了《战长沙》。
虽然这两部的口碑并不错,但靳东并没有因此大爆。
直到2015年《伪装者》热播,他依靠正直的明楼形象被大家所认识。
这个角色,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
为了帮助靳东揣摩人物,孔笙带着他看了许多历史纪录片。
通过每个细节的打磨,让他成功塑造出明楼这个角色。
还因此收获了许多奖项。
无论是王凯还是靳东,他们的成功都依托于孔笙的慧眼识珠。
但谁能料到,这样一位才能俱佳的导演竟喜欢跑龙套?
2、爱跑龙套的名导
黄轩曾评价孔笙,他就像叔叔一般没有丝毫架子。
他时常邀请演员们到他的工作室,一起喝茶,品尝饺子,彼此间十分融洽,宛如家人。
的确,孔笙虽被称为业内金字招牌,但他为人十分朴实。
这一点从他的面相也能看出。
都说相由心生,孔笙导演的面相便透露着满满的亲切感。
他是淳朴好客的山东汉子。
当朋友兰晓龙称赞他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他脸上绽放出典型的齐鲁大地淳朴神情,接着说:夸张夸张,我这人笨嘴拙舌,也就是个业余导演。”
事实正是如此。
1978年开始参加工作,直到1990年他才正式担任导演。
在这之前,他做过一段时间的杂志社编辑。
工作仅持续了一段短时间,他深感从事的编辑岗位过于单调乏味,于是决定变换职业方向,去担任一个与原先领域毫无关联的摄影帮手。
1990年,他担任了《孔子》的摄影助理。
不到一年,便成了主摄像。
在艺术领域,他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
1994年,他凭借《孔繁森》拿到了山东的优秀摄影奖。
两年后,他开始尝试导演的岗位。
不出手不知道,一出手吓一跳。
他的首部个人执导作品《民警程广全》,立刻斩获飞天奖二等奖头名,同时赢得山东杰出导演荣誉。
在工作得到了业界认可后,他正式转型为导演。
从《闯关东》到《父母爱情》再到《战长沙》《温州一家人》。
孔笙成为了业内标杆。
影视圈也流行“孔笙出品,必是精品”这样一句话。
后来的《北平无战事》《琅琊榜》《欢乐颂》《大江大河》《山海情》等让他的声名更加远扬。
在创作经典的同时,他喜欢在自己的剧里客串各种小人物。
久而久之,观众时常在剧里寻找孔笙的身影。
而他,也被观众称为了影视界的“扫地僧”。
在《琅琊榜》中,他客串了一个大臣的角色。
《大江大河》中,他又将自己变成了朴实的“本地人”。
对于跑龙套这件事,孔笙表示他纯粹是为了好玩
毕竟拍戏算是个苦差事,他客串一把也能为演员们调节调节情绪。
在国内的众多导演中,孔笙应该算是最“接地气”的一位了。
他既没有大导演们的架子,也没有成功人士的傲慢。
如此朴实的品质,也是他拍出了一部又一部好剧的关键。
结语
孔笙用实力证明,导演的价值不仅在于捧红演员、拍出爆款。
更在于他对艺术的执着、对演员的挖掘以及那份难能可贵的朴实。
当他成为业界公认的标杆时,就已经站在了成功之巅。
他的经历鼓舞了许多在艺术道路上拼搏的个体,同时,观众对于他即将推出的新作抱有浓厚兴趣。
部分参考资料
可凡倾听|王凯专访
新民晚报报道,导演孔笙分享《山海情》创作经历,称自己为剧中的“扫地僧”,文章标题为《红色百年 艺路前行》,发表于2021年2月3日
来源:游戏岛Awb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