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嘉祥县纸坊镇将整治农村高额彩礼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常态长效”原则,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宣传引导、健全村规民约、优化公共服务等一系列行动,有效破解高额彩礼难题,为乡村注入文明新风,取得初步成效。
大众网记者 张效良 通讯员 孙珑箫 济宁报道
近年来,嘉祥县纸坊镇将整治农村高额彩礼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常态长效”原则,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宣传引导、健全村规民约、优化公共服务等一系列行动,有效破解高额彩礼难题,为乡村注入文明新风,取得初步成效。
移风易俗会议召开现场
嘉祥县纸坊镇第一时间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分管宣传、民政、妇联、司法等工作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与督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形势、部署任务、解决难点。
同时,纸坊镇构建“镇主导、村主体、群众参与”工作机制,明确镇级统筹规划、政策指导、资源调配和监督检查职责,压实村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及村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此外,纸坊镇强化部门联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负责氛围营造与舆论引导,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持与纠纷调解,妇联、团委聚焦青年婚恋观教育与活动组织,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纸坊镇为从思想根源转变群众观念,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在宣传覆盖上,借助智慧广播、宣传栏、文化墙、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折页、流动宣传车等多种载体,让文明婚嫁观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纸坊镇在精准宣讲方面,组建由乡镇干部、村“两委”成员、“五老”人员、妇联执委、青年志愿者构成的宣讲小分队,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语,向适龄青年及其家长剖析高额彩礼危害,算清“经济账”“感情账”“幸福账”,引导大家树立“幸福生活靠自己奋斗”的正确价值观。
同时,纸坊镇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大力挖掘和选树“低彩礼”“零彩礼”及婚事新办、简办的先进典型户与“最美家庭”,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媒体平台宣传等方式,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适度剖析个别负面案例进行警示,形成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良好舆论氛围。
《村规民约》宣讲现场
纸坊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指导全镇各村严格按程序修订《村规民约》,将抵制高额彩礼、提倡喜事新办简办、限制婚嫁宴席规模与标准、设定彩礼上限及随礼金额等内容纳入其中,确保修订过程民主、内容合法合规,获得多数村民认可与支持,让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纸坊镇在此基础上,做实村级红白理事会,由群众推选办事公道、威信较高的村干部、党员代表组成,制定红白事办理具体标准和流程,实现对本村婚丧事宜“事前告知、事中服务、事后评议”的全程介入。针对计划操办婚事的家庭,提前上门沟通、宣传政策,引导其遵守村规民约;若发现高额彩礼苗头,及时进行劝导制止。
同时,纸坊镇建立道德评议机制,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红白理事会成员对村内近期婚嫁事宜开展评议,并将遵守婚嫁新风情况作为评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的重要依据,通过舆论评价与荣誉激励形成有效软约束,让遵守低彩礼规定成为村民的自觉追求与荣耀。
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宣传单页
纸坊镇坚持“堵疏结合”,在整治高额彩礼的同时,积极关注背后的经济与社会因素,通过优化公共服务疏解群众婚恋焦虑。镇里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定期举办青年联谊会、兴趣沙龙、文体活动,为农村适龄青年搭建诚信交友平台,拓宽交友渠道,减少对传统媒妁的过度依赖,降低因媒人牟利推高彩礼的可能性。
纸坊镇在婚恋观教育方面,依托党建阵地、妇女之家等开展专题讲座,引导家庭树立正确嫁娶观;并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引入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机构,提供婚前辅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帮助年轻人提升经营婚姻家庭的能力,从思想上弱化对彩礼的过度看重。
此外,纸坊镇积极落实各项惠农富民政策,为农村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创业指导,助力他们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增加收入。纸坊镇通过增强青年男女经济独立性与自信心,为其抵制高额彩礼、追求平等婚姻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湘女皖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