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罗永浩和西贝关于「预制菜」的争论发生后,罗永浩昨天(9 月 12 日)晚上在多个平台直播,再谈预制菜。
在罗永浩和西贝关于「预制菜」的争论发生后,罗永浩昨天(9 月 12 日)晚上在多个平台直播,再谈预制菜。
罗永浩表示,这次不用自己去现场就得到了充足的信息。根据媒体的信息,西贝各种菜品大量使用中央厨房制作的,冷冻储存的半成品菜肴。其中很多的保质期达到了一年半,甚至更久。
罗永浩在直播中也提到,他并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要「推动预制菜透明化,提高消费者知情权」。
看了半场直播,罗永浩有一点说得很好,那就是「餐饮门店应该提升菜品的透明度。菜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需要让顾客知情」。
QC菌: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在之前各种文章里,我也是一直在呼吁这点。
馨馨:这一点我之前一直不理解,我以为饭店里的菜肯定都是现炒出来的居多,应该很透明。
QC菌:其实并不是。目前餐饮企业的原料透明度做得太差了。
消费者选择预包装食品时,能看到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商信息等等标签上的各种信息,这些都是中国法规强制要求标示的。用了什么原料,加了什么食品添加剂,都会写在配料表里面。
但是,到餐厅点菜时,你面临的则是一个纯粹的「黑箱」。你不知道这个菜的原料是什么,是怎么做出来的,是纯粹现制还是有「预制」的成分,「预制」的比例是多少等等。这些信息你都完全不知道,完全空白。
这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消费者当然有权利知道这些。
QC菌:但目前的情况是,绝大部分餐饮企业都不敢主动把这些披露出来。
馨馨:为什么?怕大家知道他们用了预制菜或太多调味品吗?
原因确实不难猜。一部分可能是基于商业保密需求,另一部分当然也怕自己主动爆料出有「预制」的部分,或者有一些不想让大众知道的食品添加剂,最后反而面临舆论风险。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为啥没事找事呢?
截止 2025 年 9 月 12 日,敢把所有菜品制作过程、供应商信息和食品安全隐患自查结果都自曝出来的,除了老乡鸡目前我都看不到有第二家。(当然我不是在给老乡鸡打广告,但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勇气。)
如果罗永浩这次能够成功提升餐饮门店的透明度,至少让更多的餐饮企业把该有的透明度还给大众,那真的算做了一件对群众和行业都有益的事情。
馨馨:除了希望提升餐饮门店的透明度,此次罗永浩直播,总感觉还是对预制菜有些负面态度?这样做其实也有他们的理由。
QC菌:是的,在直播中罗永浩字里行间其实还是觉得预制菜(或预制行为)是「不好的东西」, 所以才要求「透明化」。
但我们想跟大家说,「预制行为」本身,其实是有利有弊的。
首先,餐饮企业从「纯预制」到「纯现制」其实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往往越是大规模连锁餐厅,「预制」的比例就会越高。不仅仅是西贝,全行业都是如此。
西贝不同菜预制程度不一样,有些菜的预制程度,在光谱中可能算是比较偏向「纯预制」的那一端的。
这样做其实也有他们的理由。
首先,出餐速度可以保证很快,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不必多说。
其次,这样可以保证所有门店的原材料供应稳定,不会出现「今天菜场没买到A食材,所以做不了这道菜」之类的事情发生。
其次,这样也可以保证菜品质量和口味稳定,每个门店每个时间点吃到的味道不会有太大差别。
然后,由于生产流程一致,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也一样,因此食品安全方面也比较好管控。
这些其实都是「餐饮标准化」的优势,是契合时代发展的。
但另一方面,「预制」往往也意味着口味上的损失和「去特色化」。
像这次爆料出来,西贝那些冷冻半成品菜保质期能有 18 个月。根据我粗浅的行业经验,由于氧化等因素影响,临近 18 个月再解冻出餐,菜品口味肯定跟刚冻上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就像罗永浩直播里提到的,很多港式茶餐厅可能都用同一家供应商的预制点心,吃起来味道都一样普通。这就是「去特色化」。
馨馨:那... 开发长时间冷冻的预制菜是这些饭店唯一的选择吗?
QC菌:并不是,其实还有很多解决方法。比如客制化产品;缩短最佳保存时间,就能很大程度解决问题,这些无非就是「商家想不想花成本去做」的事情。
馨馨:所以其实不是「预制菜」的问题,是保存期如此之长引发的很多问题,让大家无法买单。
关于健康疑虑,我们之前也说过,「预制」跟「不健康」之间其实没啥联系。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健康餐预制菜;现制菜重油重盐很不健康的也随处可见。
比较反大家直觉的是「冷冻菜品没有那么不健康」这一点。预制菜品如果保证速冻+全程冷链,营养价值其实不会损失多少。
馨馨:原来如此,所以其实客观说,西贝的一些菜还是比一些先做的高油高盐的菜要健康一些?
QC菌:可以这么说。当然要对比具体菜品。
最后,价格也是这次事件发酵的很大一个原因——大家认为西贝的菜品撑不起来它的高定价,这种情况下曝光出的「预制」行为,会被大家觉得有一种「被糊弄感」。
馨馨:就像是用饭店的价格买了盒马的预制菜,只不过不是自己加热而已(此文章跟盒马无任何相关利益)。
QC菌: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预制、半预制的菜品卖得贵,群众真的接受吗?
我只想说,价格要能「得民心」才是最关键的。如果群众认为你不值这个价,你也没有坚实的理由说服大家「值这个价」,那被大家骂其实也不冤。
相关文章:
• 预制菜的真正危害不是防腐剂,是超标的盐
• 香精大米,鼠头鸭脖,预制菜进校园…2023 食品相关大事件盘点!
• 一斤虾仁到手才三两!3·15 曝光的泡药虾仁能吃吗?怎么分辨?套路全揭秘
• 调理肉、拼接肉、合成肉怎么分辨?汉堡肉饼是合成肉吗?
• 为什么有些「0添加防腐剂」是「脱裤子放屁」式宣称?
来源:技术型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