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了解!咋让宝宝从小感受幸福的心理学方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4 00:40 1

摘要:有些家长觉得,只要给孩子买大量玩具、满足物质需求,孩子就能幸福。我就碰到过一位家长,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家里玩具都堆不下了,可孩子依旧不开心,还经常发脾气。其实物质满足只是暂时的,孩子真正需要的远不止这些。还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多学才艺,将来有出息,孩子就会

我接触过不少 80、90 后家长,他们在育儿路上有诸多焦虑,尤其是在培养孩子幸福感这方面,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

有些家长觉得,只要给孩子买大量玩具、满足物质需求,孩子就能幸福。我就碰到过一位家长,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家里玩具都堆不下了,可孩子依旧不开心,还经常发脾气。其实物质满足只是暂时的,孩子真正需要的远不止这些。还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多学才艺,将来有出息,孩子就会幸福。于是给孩子报满了各种兴趣班,孩子的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一点自由都没有。有个孩子跟我说,学才艺就像完成任务,一点乐趣都没有。另外,部分家长觉得给孩子规划好一切,孩子照着走就能幸福。比如孩子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和谁玩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可等孩子长大了,就开始叛逆,不愿意听家长的话了。

了解了这些常见误区后,咱们从心理学角度看看培养孩子幸福感的核心支撑。从心理学角度看,培养孩子幸福感有三个核心支撑,我把它们比作一个三角模型。安全感是地基,孩子没有安全感,内心就会不安。这和依恋理论有关,孩子需要通过家长稳定的回应来建立对世界的信任。自主感是支柱,孩子需要有自己成长的空间,通过日常的选择,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掌控力,这符合自我决定论。积极互动是粘合剂,家长的正向反馈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清楚了理论知识,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日常场景的解决方案。

先说早餐场景。孩子早上不爱吃早餐,很多家长就着急,强迫孩子吃。其实可以用“二选一法则”,问问孩子是吃面包还是吃面条。这样孩子有了选择权,就更愿意吃早餐了。

再看作业场景。孩子写作业磨蹭,家长容易发火。这时可以用“情绪同步法”,先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觉得作业难,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作业有点难,咱们一起想想办法”,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制定写作业的计划。

还有社交冲突场景。孩子和小伙伴闹矛盾了,家长别急着批评孩子。可以先倾听孩子的想法,然后引导孩子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比如问孩子“你觉得怎么做能让你们重新成为好朋友呢”。

睡觉场景也挺让家长头疼。孩子哄睡难,就像手机充电一样,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讲个小故事,让孩子慢慢放松下来。

穿衣场景中,孩子不愿意穿家长选的衣服,同样可以用“二选一法则”,让孩子从两件衣服里选一件。

玩耍场景里,孩子玩玩具玩一半就不想玩了,家长可以用“过程表扬法”,比如孩子搭积木搭了一半,家长说“你已经搭了这么高了,很厉害呢,再坚持一下说不定能搭得更高”。

除了关注孩子,家长自身的情绪管理也很重要。当孩子调皮捣蛋,家长难免会生气。这时候有三个速效技巧可以试试。第一个技巧是深呼吸,当感觉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先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平静下来。第二个技巧是离开现场,比如去另一个房间待一会儿,等情绪稳定了再回来。第三个技巧是转移注意力,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听听音乐。

育儿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来源:辣妈育儿有办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