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世界里,Meta Connect 2025即将拉开帷幕,这场于9月17日开启的盛会,正如一扇通往未来穿戴科技的大门。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和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已多次暗示,智能眼镜将成为主角,而非传统的头显设备。想象一下,
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世界里,Meta Connect 2025即将拉开帷幕,这场于9月17日开启的盛会,正如一扇通往未来穿戴科技的大门。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和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已多次暗示,智能眼镜将成为主角,而非传统的头显设备。想象一下,一副眼镜不仅能捕捉生活瞬间,还能通过微型显示屏投射通知和导航,让AI助手如影随形——这正是Meta为我们铺设的蓝图。从Ray-Ban Meta的成功,到即将登场的Hypernova(或Celeste),这场活动将标志着穿戴设备从辅助工具向日常必需品的转变,点燃AR市场的全新激情。
Meta Connect 2025的最大亮点,无疑是Hypernova智能眼镜——内部代号,或正式命名为Celeste。这副眼镜将首次在消费级产品中引入单眼显示屏,位于右侧镜片,通过波导技术将图像投射到视野边缘,而非全浸没式AR。这样的设计巧妙平衡了实用性和时尚感:它能显示通知、地图指引,甚至预览相机拍摄的照片,却不会干扰正常视线。预计售价约800美元,与EssilorLuxottica合作,可能推出Prada品牌版本,延续Ray-Ban Meta的潮流路线。
从工程角度看,Hypernova的创新在于其紧凑的计算单元和更大的电池容量,支持更长的AI运行时间。内置摄像头升级至智能手机级别,结合Meta AI的多模态处理,能实时识别物体、翻译语言,甚至提醒你是否忘记关炉子。爆料显示,这款眼镜将搭配CTRL Labs的手势腕带,利用神经接口捕捉臂部动作,实现无触控交互——从滑动菜单到捏合缩放,一切如臂使指。相比原型Orion的笨重,这副眼镜更轻薄,重量控制在50克以内,标志着Meta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行业观察者指出,这种渐进式AR将测试消费者对显示眼镜的接受度,潜在销量虽被Meta低估,但若定价亲民,可能重塑800美元级穿戴市场。
除了Hypernova,Meta预计还会刷新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第三代版本。这款无显示屏的迭代,将聚焦于硬件优化:摄像头分辨率提升至12MP,支持4K视频录制;电池续航延长至8小时以上,远超前代的4小时;音频系统引入骨传导技术,确保通话隐私。设计上,将推出Bellini光学镜框和Aperol太阳镜两种风格,兼容处方镜片,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工程细节显示,第三代搭载Snapdragon AR1+芯片组,NPU加速AI任务,如“超级感知”模式——眼镜持续“观看”环境,解读场景,提供上下文建议。Meta AI的升级将支持非英语聊天机器人,但针对青少年用户添加安全限制,避免隐私风险。与Oakley Meta HSTN的合作也将扩展,提供更多运动款式,如HSTN框架的防刮镜片。这些变化并非颠覆,而是针对现有痛点的精炼:当前Ray-Ban Meta销量已翻三倍,用户反馈聚焦于续航和AI准确性。市场趋势中,这一代眼镜将巩固Meta在时尚穿戴的领导地位,预计2025年底出货量超500万副,推动智能眼镜从中端向大众渗透。
另一项备受期待的发布,是Meta的首款智能手表——或更确切地说,一款作为Hypernova控制器的腕带设备。传闻这款穿戴品源于多次取消的智能手表项目,最终定位为AR输入工具:通过EMG传感器捕捉手势,支持捏合、挥动等操作,与眼镜无缝联动。可能捆绑销售,推高Hypernova套装价至900美元,但为未来全AR眼镜铺路。
技术上,这款腕带继承CTRL Labs的神经科技,能精确检测肌肉信号,延迟低至10毫秒,优于传统触控。结合Meta AI,它可扩展至健康监测,如心率和步数追踪,但核心仍是AR交互。作者在文章中半开玩笑地说:“我直到看到才相信。”这反映了Meta的谨慎:手表市场已被Apple Watch主导,Meta更倾向于生态补充,而非正面竞争。社交平台上,用户热议其潜力——从游戏控制到生产力工具,这或将成为智能眼镜的“鼠标”,刺激穿戴生态的互联趋势。到2026年,类似设备预计将占AR配件市场的30%,助力Meta从单一硬件向平台转型。
尽管期待高涨,但Meta Connect 2025几乎确定不会推出新VR头显,如Quest Pro 2(代号Puffin)或Quest 4。这些设备预计推迟至2026年和2027年,前者采用护目镜式设计,电池外置于便携 Puck 中,旨在解决长时间佩戴的舒适痛点。Meta的研究显示,重量是VR采用的最大障碍,而眼镜的轻便性正成为优先级。
这一决定凸显Meta的战略洞察:VR市场饱和,Quest 3已足够强劲,而智能眼镜的增长潜力巨大。2025年,AR/VR出货量预计达1500万副,其中眼镜占比将超60%。Meta正将资源倾斜向AI和元宇宙更新,如Horizon OS的多人协作和Passthrough API优化,支持开发者构建混合现实应用。竞争中,Snap Spectacles和Google Android XR正紧追,但Meta的生态优势——从Llama模型到10亿Meta AI用户——将巩固其领先。长远看,这一专注或加速眼镜取代手机的愿景,IDC预测,到2030年,穿戴计算市场规模将破千亿美元。
不要指望 Meta 能与 Apple Watch 媲美(图片来源:Meta,侵删)
智能眼镜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Meta的Ray-Ban系列已证明,时尚+AI的组合能驱动销量,而Hypernova的显示屏将开启AR大众化时代。工程趋势显示,波导技术和神经输入正降低成本,预计2026年单眼镜价格降至500美元以下。但挑战犹存:隐私担忧(如摄像头滥用)和电池效率需解决。Meta的低销量预期反映了谨慎,但若与Prada等品牌联手,高端市场份额可达40%。在我国和新兴地区,用户对实用AR的需求正飙升,推动本土供应链如BOE的显示面板创新。总体而言,Connect 2025将重塑穿戴格局,从娱乐向生产力倾斜,开发者工具的开放或吸引更多第三方App,放大生态效应。
Meta Connect 2025的智能眼镜阵容,如同一场AR觉醒的序曲,Hypernova的单眼显示和手势控制,不仅桥接了现实与数字,更预示着穿戴科技的下一个黄金十年。它提醒我们,在元宇宙的宏大叙事中,真正革命性的创新,往往藏在日常眼镜的镜片之后——这不仅仅是硬件升级,更是Meta对未来生活的邀请,激励整个行业共同铸就无处不在的智能视野。
来源:万物云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