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同济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4 16:06 1

摘要:云帆再挂,奋楫逐浪;扉页再启,落笔新章。今天(9月14日)上午,同济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四平路校区一·二九运动场和嘉定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万余名新学子齐聚,满场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TONGJI

云帆再挂,奋楫逐浪;扉页再启,落笔新章。今天(9月14日)上午,同济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四平路校区一·二九运动场和嘉定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万余名新学子齐聚,满场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郑时龄、段宁、陈义汉、常青、李杰、朱合华、高绍荣等多位院士,校领导朱小杰、吕培明、方平、赵宪忠、许学军、刘润、曹静、李翔宁,全国36所中学校领导、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等出席,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主持。

上午8时整,开学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杨金龙发表了题为《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者》的讲话,代表学校和全校教职员工,向来自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5344名本科及预科生、8805名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并殷切寄语新学子。他说,同学们步入同济园之际,正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并主动拥抱AI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成为驾驭智能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者,正是同学们在智能时代中成长的第一课

杨金龙勉励同学们筑牢知识底座,夯实创新根基;投身“AI+”创新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动能。希望同学们传承同济精神,以“同济天下”的胸怀,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成为引领未来、造福人类的卓越创新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吕培明宣读同济大学2025年本科新生奖学金获奖者名单。经学校评审,153人获同济大学2025年本科新生奖学金。

学校特别邀请了来自鄂尔多斯市一中、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浙江省嵊州中学、浙江省慈溪中学、杭州学军中学、浙江省温州中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安徽省宣城中学、合肥市第一中学、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江苏省启东中学、江苏省常熟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树德中学、泸州高级中学校、晋城市第一中学校、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忻州市第一中学校、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柳州铁一中学、上海中学、上海市吴淞中学、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校区、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松江云间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等36所全国知名中学的校领导来校出席典礼,共同见证同学们开启大学新生活。

杨金龙校长向这些中学校领导颁发感谢证书,感谢以这些中学为代表的全国各地中学为同济持续输送优质生源,希望今后继续携手探索大学中学创新教育有效衔接、一体化贯通培养优秀人才。来自这些中学的新生代表向母校老师献花致谢。

“教育的终极使命,不在于知识的堆砌,而在于唤醒思想的自觉,点燃探索未知的勇气。这火种,在今天比任何时代都更需深邃、更需恒久。”中学代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校长卞祖华说,希望同学们握紧“人文的罗盘”,扬起“行动的桨”,打开“世界的窗”,既做科技创新的先锋,也做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在同济这片沃土上,培育属于2035年现代化强国的新芽。

“如果我们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我们就有了穿越迷茫的指南针,也就一定能够获得持续前行的力量。大学的机会,必须主动争取,每一次主动,都是一次成长。”教师代表、汽车学院院长熊璐分享了在同济求学成长的心路历程,勉励同学们把宏大目标拆解成每月、每天的具体任务,认真做好每天该做的事,就会离理想更近一分,努力在时间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

“我参与了国产CPU的技术攻坚,后来又持续参与国产智能芯片的技术创新,有幸为我国的芯片和计算机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这离不开母校对我专业能力的锤炼和人生方向的指引。”校友代表、200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校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智能处理器研究中心主任郭崎发言,勉励学弟学妹们跨越学科边界,以好奇心开拓认知;秉持终身学习,以学习力应对变革;深耕长期价值,以坚持成就未来。

“我们坚信,有爱就有家。从你们推开宿舍楼大门的那一刻起,这里就多了像我们这样默默牵挂你们的‘家人’。”同济后勤彰武1号楼楼长李琳代表学校一线服务人员发言,与物业管理、餐饮服务、医疗保障工作人员和校卫队队员共同承诺,将全力以赴提供优质服务,给予同学们最温暖、最坚实的守护。

“因为深爱建筑,我毅然奔赴同济。愿我们用‘同济建筑’的智慧手笔,为城市更新绘就最美蓝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绝活力。”“从阅兵场走向同济园,我将把战士的坚毅带入科研攻坚,让青春之火继续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燃烧。”“我将继承同济医学大家的求真精神,践行医者仁心的初心使命,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去年十月,我来到中国,触摸皮影、尝试书法、聆听京剧,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我要把文化传播作为一生的事业。”“我投身声学超构表面降噪的研究,直面国家重大装备的噪声挑战,让‘中国制造’静音前行。”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5级本科生唐高源杰、经济与管理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汪怡、医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陈鑫源、来自德国的艺术与传媒学院2025级本科生菲菲、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能银分别作为本硕博新生和国际学生新生代表、老生代表联合发言,深情讲述各自的成长故事,号召同济青年学子挺膺担当,点燃强国梦想,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绽放光芒。

戴上校徽,我们就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同济人”。仪式上,郑庆华、杨金龙等校领导、院士和校友,在主席台前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台下学生同时自行佩戴上校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最后,全场师生深情高歌《歌唱祖国》,开学典礼在嘹亮的歌声中圆满落幕。

开学典礼还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同济大学官方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和同济大学流媒体等多家媒体及平台上同步直播,获得广泛关注,满屏留言,美好的祝福源源不断。

多图直击典礼现场

新的起点,承载新的希望

新同济人,愿你们

同怀爱国情强国志

共赴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

只争朝夕,步履不停

以青春之名,以奋斗之笔

共绘新时代最美华章!

来源:微言校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