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刘馨蔚当赤道的风卷着草香漫过东非大裂谷,长颈鹿和斑马的剪影在熹微中交织,第一缕晨光掠过“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积雪,携着雪山的融水汇入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非洲大陆正在悄然苏醒。作为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20
文/刘馨蔚
当赤道的风卷着草香漫过东非大裂谷,长颈鹿和斑马的剪影在熹微中交织,第一缕晨光掠过“非洲屋脊”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积雪,携着雪山的融水汇入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罗河,非洲大陆正在悄然苏醒。
作为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2024年,这片54国、超14亿人口的土地,以3.8%的GDP增速跑赢全球平均水平(约3.2%)。非洲开发银行预测,2025年非洲GDP增速将进一步提升至4.2%—4.3%。与此同时,油气、储能、绿色、数字经济像四条新动脉,把这片古老大陆重新接入世界脉搏。
然而,非洲的故事远不止于资源。从卢萨卡到拉各斯,从塞得港到开普敦,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正叠加成一道21世纪壮观的“增长斜坡”,在非洲铺开三条金色的轨迹。
第一条轨迹,是“一带一路”的蓝色航迹。蒙内铁路的汽笛替代了驼铃,拉穆港的吊臂写下新的“郑和日记”;在埃及泰达合作区,巨石玻纤的炉火昼夜通明,“中国技术+非洲人力+欧洲市场”被苏伊士运河折叠进同一个时空。
第二条轨迹,是“中非合作论坛”的多项承诺。中非合作论坛诞生于世纪之交,是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创建的首个机制性对话平台,也是中国面向一个大洲成立的首个多边合作机制。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从“新型伙伴关系”“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到“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赞比亚光伏电站为数十万户非洲家庭点亮电灯,中国菌草在卢旺达的山坡上播撒着脱贫致富的希望。
展开剩余28%第三条轨迹,是万千中国企业踏实的脚印。从传音控股的“非洲之心”研发中心,到比亚迪电动大巴驶过开罗老城;从四达时代的斯瓦希里语配音间,到华坚轻纺把“Made in Ethiopia”送进布鲁塞尔橱窗……一个个具体又生动的叙事,汇聚成一句温柔的宣言:世界很大,但非洲不远。
当然,机遇与风险永远同在,汇率波动、外汇管制、电力缺口、文化差异……非洲曾被称作“绝望的大陆”,也被誉为“最后的高地”。当全球供应链重塑、气候经济崛起、青年人口爆炸,历史的话筒再次传递至非洲的手中。而中国,带着资金、技术和对共同未来的想象,跨越山海、飞跃万里,站在了非洲的门口。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