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鸿蒙产业最新进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4 18:47 1

摘要:•鸿蒙5.0市场反馈与生态扩展:鸿蒙5.0发布后市场反馈强烈,因纯血鸿蒙初期生态不全面,部分APP不支持。2025年上半年开发者大会推动应用生态扩展,覆盖手机、可穿戴设备、车机等领域,生态伙伴逐步成长。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不兼容问题逐步改善,2025

1、鸿蒙系统发展现状与生态规划

鸿蒙5.0市场反馈与生态扩展:鸿蒙5.0发布后市场反馈强烈,因纯血鸿蒙初期生态不全面,部分APP不支持。2025年上半年开发者大会推动应用生态扩展,覆盖手机、可穿戴设备、车机等领域,生态伙伴逐步成长。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不兼容问题逐步改善,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将重点进行生态建设。

鸿蒙核心战略方向:鸿蒙发展需经历类似苹果iOS 4、安卓7.2版本的稳定过程。为顺利度过此阶段,核心策略包括建设生态合作伙伴体系、实施开放策略,与SV系统经销商及行业合作伙伴合作。未来将加强基于AI的安全、智能化及数据隐私保护,这是鸿蒙主要战略方向。同时,鸿蒙在制造、金融、矿山等行业智能化场景拓展方面也有应用。

多技术协同发展:鸿蒙与欧拉、高斯数据库、盘古大模型协同,形成新一代AI智能体系。该体系结合AI与大数据能力,在多个行业提供定制化部署能力,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连接技术上,5G网络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5.5G正建设,其物联网终端将用鸿蒙系统,未来三年聚焦5.5G及6G技术。鸿蒙、欧拉、高斯、盘古、5.5G/6G五大技术是服务企业及个人ICT数据解决方案的核心支撑。

2、鸿蒙行业应用与用户数据

个人与可穿戴设备应用:鸿蒙操作系统活跃用户上亿,存量用户近3亿。垂直行业应用中,可穿戴设备(手表、手环)是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汽车与物联网终端应用:汽车领域,搭载鸿蒙系统的汽车销量达几十万辆,存量接近百万辆。通过内置AI能力结合ADS自动驾驶、MDC舒适座舱能力,提供全新整车体验。物联网终端方面,鸿蒙终端超3亿部,覆盖轨道交通、工业制造、化工生产等领域,各版本鸿蒙物联网系统已取得应用突破。

政务与金融场景应用:政务与金融行业已使用鸿蒙系统,部分银行和地方政府办事大厅的办公交互Pad、公告牌等设备采用该系统。鸿蒙系统内置的AI Agent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支持语音、视觉、手势(含隔空手势)操作。汽车、手机、手表等设备已实现语音交互,汽车ADS版本以上用多模态端到端模型支撑L2.999辅助驾驶及未来L3发展,可穿戴设备具备手势操作能力。

3、鸿蒙生态适配与开发者激励

生态适配与大厂进展:鸿蒙生态适配方面,当前所有鸿蒙终端设备(包括手机、手表、手环等)累计数量已突破9亿,这一规模超过其他任何国产终端操作系统。在纯血鸿蒙Max 5.0版本发布后,部分大厂开始支持鸿蒙生态,但初期适配进度存在差异。大厂初期对鸿蒙适配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包括:其一,鸿蒙手机终端销量非市场主流,2024年销量更低,仅为小几千万部,远不及安卓主流地位;其二,大厂APP经过多版本迭代(版本号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积累了大量更新内容,移植到鸿蒙需耗费较长时间,成本高且回报周期长;其三,部分互联网大厂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存在疑虑。进入2025年后,随着政务、金融等专业行业的发展,客户对鸿蒙的需求显现,且若大厂不进行适配,其他竞争厂家会抢占市场,因此大厂支持力度逐渐提升,鸿蒙生态正逐步形成。

开发者激励策略:2025年上半年举办了开发者大会,下半年还将开展一系列市场活动,重点激励生态开发者,尤其是创新者。激励核心是支持中小型创新者进行技术、商业模式及行业解决方案创新。如2025年6月发布的金融风控、医疗、健康等大模型,多由开发者社区的创新型企业或个人研发。与大厂合作时,针对生活服务、社交娱乐等高频应用,鸿蒙会全力配合大厂完成移植工作,同时为中小型创新者提供资源帮扶,推动新技术商用,激活互联网行业。此外,鸿蒙为大、中、小型开发者提供兼容性支持,确保移植顺利。

4、麒麟芯片性能与应用扩展

麒麟9020芯片参数与性能:麒麟9020芯片采用N+2工艺,等效7纳米制程水平,为12核混合架构,包含1个大核、3个中核和4个小核,同时配备4个GPU核,GPU采用迈龙920版本。其NPU加速部分使用86920,部分版本采用达芬奇架构四核,以平衡手机功耗与使用需求,支持基于盘古大模型的语言文字类、手势类推理。性能方面,麒麟9020较前代9000芯片性能提升20%以上,功耗较9000、9010、9000S等版本降低15%左右,且针对2023 - 2024年版本用户反馈的散热问题有显著改善,结合用户应用习惯及AIA能力优化了发热表现。功能集成上,该芯片集成5G基带(巴龙技术),部分版本支持5.5G能力;与鸿蒙操作系统的小内核、微服务架构协同后,较友商6纳米旗舰芯片(运行安卓系统)在流畅度、稳定性、省电能力及网络连接性能上更优。

麒麟芯片应用场景扩展:麒麟9020芯片不仅应用于手机,还将覆盖车机、平板、鸿蒙笔记本等消费电子领域。在终端芯片恢复方面,公司曾在2017 - 2018年占据摄像头芯片市场超60%份额(用于CVR等设备),后因美国打压停产,目前正逐步恢复;物联网领域,公司曾为5G/4G模组及主芯片提供支持,未来将随工业、农业、智能交通、制造业等行业发展进一步扩展应用。新能源汽车领域,麒麟芯片已应用于车载主芯片、摄像头、激光雷达设备及智能充电桩管理设备,因汽车行业对抗震动、耐高低温、电流过流保护等要求更高,公司与国内新型半导体材料及高压、高电流、大功率半导体材料厂商深度合作,近两年合作成果已显现。未来,随着自主生产能力提升,麒麟芯片在汽车、工业、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同时不排除恢复向物联网终端、手机厂家等合作伙伴提供芯片的可能(类似2018年被打压前的合作模式)。

5、盘古大模型与智算产品进展

盘古大模型特点与应用:盘古大模型核心定位为专业问题解答型,以智能化、B端服务为主,不擅长吟诗作赋等通用语言能力,专注专业知识解答。其应用场景如下:终端小艺助手是大模型蒸馏版,在终端运行;在线客服领域,能将用户关于手机配置、网络信号等非专业描述转化为专业分析,并提供易理解方案,如指导调整位置或开关;多模态大模型支持自动驾驶,智驾能力国内较高,达L2.9999级别,虽与FSD 12.5、12.3版本有差距,但基于中国数据训练,适配中国路况;科学计算大模型用于病毒药理分析、药物大分子模拟、气象及海事预测。与互联网大厂通用大模型相比,盘古大模型语言类能力有短板,大厂模型依赖搜索和信息收集,知识覆盖广,盘古更擅长科学技术和专业内容解答。

智算产品与协议开放:智算产品方面,384超节点集群可高速连接384张算力卡,性能超英伟达72集群,支持万亿、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解决网络连接问题导致的训练中断。UB Mesh协议脱胎于HCCS协议,基于ROC协议优化,效率高于ROC,可对标英伟达NVLink/NV Switch组网技术。协议开放方面,华为计划将UB Mesh协议开放给服务器、交换机等生态伙伴,可快速组建大集群,提升网络效率,避免复杂手工配置。开放该协议旨在促进国产AI软硬件发展,形成产能优势,推动国内AI超越美国,打破英伟达组网技术垄断。

Q&A

Q:鸿蒙系统目前在哪些行业落地案例较多、处于开始阶段,以及潜力较大的智能化行业有哪些?

A:鸿蒙系统作为终端操作系统,在个人娱乐领域已积累上亿活跃用户,存量用户接近3亿;可穿戴设备领域市场占有率较高;汽车领域销量达几十万辆,存量接近百万辆,通过内置AI能力、ADS自动驾驶及MDC座舱技术提升整车体验。在物联网终端领域,已应用于轨道交通、工业制造、化工生产;金融与政务办公领域已实现落地,内置AI Agent支持语音、视觉多模态交互。AI能力方面,汽车端ADS版本以上采用多模态端到端模型支撑L2.999辅助驾驶及L3发展,可穿戴设备支持手势操作,AI Agent日活用户超千万。当前处于开始阶段的行业包括工业矿山;潜力较大的智能化行业主要为工业、农业及制造行业,未来将通过专用物联网终端结合5.5G、星闪技术推动智能化升级。

Q:当前鸿蒙生态适配的应用体量如何?核心大厂支持情况是否存在不足?未来在生态建设上有哪些具体目标?

A:当前鸿蒙终端设备累计突破9亿台,数量超过其他国产终端操作系统。鸿蒙Max 5.0版本发布后,部分大厂已提供支持但进度不一。此前大厂因APP版本迭代多、移植成本高,叠加鸿蒙手机销量非市场主流,对鸿蒙适配持观望态度。随着政务、金融等行业需求增长,大厂意识到鸿蒙适配的必要性,支持力度逐步提升。生态建设方面,通过上半年开发者大会及下半年系列市场活动强化生态激励,重点鼓励小微企业、中小型企业等创新者,同时为大中小型开发者提供移植支持,推动生活服务、社交娱乐等高频应用适配,促进多行业基于AI与连接的应用生态形成。

Q:麒麟9020目前的参数情况如何?未来是否会逐步应用到全系机型上?

A:麒麟9020为N+2工艺,等效7纳米水平,采用12核混合架构,配备4核迈龙920 GPU,性能较9010、9000提升,图形处理、游戏及节电能力增强;集成86920 NPU,提升大模型蒸馏及盘古大模型推理能力;性能较9000提升20%以上,功耗较9000、9010、9000S降低15%左右,结合鸿蒙小内核、微服务架构,操作流畅度、稳定性、省电及网络连接性能优于友商6纳米旗舰芯片,部分版本支持5.5G能力。该芯片不仅用于手机,还将应用于车机、平板、鸿蒙笔记本等设备。未来规划方面,今年和明年旗舰机型将优先采用国产芯片,普通机型暂用国外或国内其他友商芯片;随着国产化率提升及自力更生能力增强,后续将逐步加大自研芯片使用占比,目标恢复至2018年被打压前状态。短期内市场产品将包含自研芯片、合作伙伴芯片及国产/进口芯片,预计未来两三年自研芯片占比持续增加,最终实现完全自主供应,助力国内终端行业摆脱对美国依赖。

Q:除麒麟9020外,终端芯片领域是否有新的布局?

A:终端芯片业务曾对外销售,2017-2018年在摄像头芯片市场占据超60%份额,后因美国打压导致生产能力不足而临时停产并退出市场。当前正逐步恢复:在摄像头/安防领域,国内及国际头部摄像头厂商对其芯片及AI能力高度认可,厂商倾向与该芯片AI能力合作实现设备AI功能;在物联网领域,将恢复5G/4G模组及主处理器、基带连接芯片的应用,覆盖工业、农业、智能交通、制造业等领域物联网设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应用于车载主芯片、摄像头、激光雷达及智能充电桩管理设备;此外,工业、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已部分使用自研主芯片及鸿蒙操作系统,未来随自主生产能力提升,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麒麟系列终端芯片在各领域的使用占比及行业渗透率将显著增长。

Q:AI领域C端小艺与B端盘古大模型的当前进展如何?未来针对盘古大模型有哪些迭代规划?

A:当前,C端小艺是盘古大模型的终端蒸馏版;B端盘古大模型核心聚焦B端服务,包含语言大模型与科学计算大模型两大方向。语言大模型为专家型,擅长专业问题解答,在在线客服场景中对网络、计算、手机配置等专业知识解答准确率高,能将用户非专业问题转化为专业分析并提供可理解解决方案,已应用于电信运营商服务、水电气公共服务等领域;多模态大模型在自动驾驶领域表现突出,智驾能力达L2.9999水平,虽与FSD 12.5/12.3版本存在差距但更符合中国路况,持续通过中国数据训练优化;科学计算大模型已应用于病毒药理分析、药物分子模拟、气象及海事领域。针对盘古大模型,未来将通过小艺助手加强语言大模型训练,并引入Deepseek等优秀语言模型完善生态。

来源:全产业链研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