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爱香,其实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不是那种一进门就呛人的浓香,而是一缕若有若无的气息,能悄悄把紧绷的神经松下来:通通鼻子、顺顺呼吸,连心里的烦躁都像被风吹散似的,这种“看不见的调和”,比啥都润物细无声。
养生哪是套公式啊?不是非得卡点早睡、把枸杞泡到没色儿,更多时候是一种“慢慢来”的生活劲儿——比如身边常飘着一缕沉香,不知不觉就把身体和心都养顺了。
人爱香,其实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不是那种一进门就呛人的浓香,而是一缕若有若无的气息,能悄悄把紧绷的神经松下来:通通鼻子、顺顺呼吸,连心里的烦躁都像被风吹散似的,这种“看不见的调和”,比啥都润物细无声。
现在大家都把养生挂嘴边,但很少有人提沉香——这东西可是养生圈的“硬通货”。它不只是难得的天然香料,老辈人还把它当名贵药材用,过去更是皇室专享的贡品,连礼佛时都要郑重其事地用它。点上一炉,不只是闻个香,更能让心沉下来,哪怕外面再乱,自己也能守着一份平和。
熏香这事儿,不只是“好闻”那么简单
常点沉香的人都知道,它的好处是“渗”出来的,不是猛药似的见效。比如身上总觉得有点“浊气”排不出去,或者天气一冷就脾胃发紧,点上一会儿,会觉得身子慢慢暖起来,呼吸也沉得下去——老中医说的“驱邪气、降气温中、暖肾纳气”,其实就是这种舒服的体感。
而且沉香的香特别“懂分寸”。点燃后不是“轰”一下扑过来,而是慢慢飘,绕着屋子转,但穿透力又特强,哪怕隔老远都能闻到那股清劲儿,留香还久。要是遇上好点的沉香,闻着闻着还能品出层次,前调是清冽的木味,后调又带点温润,特有意思。
明朝有个叫屠隆的文人,把熏香的妙处写得特实在,他说:“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搨帖、篝灯夜读,焚之能远辟睡魔;连和亲近的人围炉聊天,焚之都能添点热意……”你看,不管是独处发呆、读书干活,还是和人闲聊,香都能凑上一份恰到好处的氛围,这哪是“能用”,简直是“离不开”。
现在点香,早不是“祭祀专属”了
搁现在,谁还只在祭祀时点香啊?约朋友喝茶时,随手点一支沉香才叫舒服——茶香的清甜混着沉香的温润,嘴里是茶味,鼻子里是香味,连聊天都觉得慢下来了,味觉嗅觉都透着满足。
要是上班累得眼皮打架、心里又烦又乱,点一小截沉香也管用。它不像咖啡那样“猛提神”,而是让脑子慢慢清醒,杂念少了,干活也能沉下心。对了,它和檀香都能醒脑,但沉香的味更柔,不会冲得人头疼。
练瑜伽或气功的朋友更该试试。这俩运动最讲究“呼吸匀净”,要是点着沉香练,吸气时能闻到淡淡的香,呼气时好像能把心里的乱气带出去,注意力容易集中,练完也不觉得慌慌张张的,效率都能高不少。
其实养生真不用搞得太复杂,不用列满清单、逼自己打卡。像点沉香这样的小事,每天花个几分钟,闻着舒服,身体慢慢调顺,心也能静下来——这不就是最好的养生态度嘛?
来源:沉香收藏品鉴